“浙”里乡村很“数智”
![]() |
在嘉善县西塘镇荷池村的乡村数智生活馆,村民在接受健康监测服务。 |
![]() |
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的数字乡村一张图。 |
![]() |
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的政务一体机。 |
![]() |
长兴县吕山乡龙溪村的多功能厅。 |
□本报记者 沈璐兰
炎热的午后,嘉善县西塘镇荷池村的乡村数智生活馆里传来阵阵笑声。孩子们围坐在棋艺桌旁“杀”了一局又一局,几位老人正坐在大屏前,靠着椅背专注地看电影,窗外蝉鸣不止,馆内凉风习习——这里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地方。
其实,这样的暖心场景,正在浙江多地悄然上演——村民可以自助扫码快递机,把自家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还能足不出村取快递包裹;农商行一体机上,村民可以自助完成水电、宽带等缴费;在乡村数智生活馆内的大屏上,村民可以扫码报备即将举办的家宴,也可以查询零工招聘信息……
2023年,浙江启动乡村数智生活馆建设,2024年又开展整县制推进,进一步畅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如今,在浙江乡村,快递、通信、金融、保险、电商、医疗、文旅等各类服务资源融合发展,各类数字生活场景不断呈现。“数智生活”带来的便利已藏在村民日常生活中。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至今,我省已建成400余家规范运营的乡村数智生活馆,打造“15分钟数智生活圈”,真正让数字化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一站”服务,“数智”暖心
天刚蒙蒙亮,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的乡村数智生活馆就亮起了灯。村民沈大爷一早下地时不慎划伤了手,他熟门熟路地走到馆内一台智能药品自助机前,在屏幕上点击选择创可贴和一小瓶消毒喷雾剂,付完钱后,柜门应声打开。“两分钟就可以买好药了,真方便。”他笑着说。
没多久,70多岁的王奶奶捏着一叠现金来到了乡村数智生活馆,在数管员的帮助下,把近段时间卖农产品挣到的800多元钱顺利存进账户。“收购商时不时会到村里来收购土特产,像笋干、蚕茧等,老人习惯把钱存起来。我们就在一体机开通了‘数字金融’服务,1000元以内的都可以在家门口存取,省得跑到镇上银行去。”数管员说。
在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98岁的独居老人陈爷爷手腕上一直戴着一只智能手环,前段时间,这只手环成了他的“救命环”。“数管员或者网格员收到报警信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他家里,发现他已无法动弹,随即联系送医。因救治及时,目前已康复回家。”村党总支书记王海军介绍,面向村里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人,除免费发放智能手环及一键呼叫器外,智慧养老平台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可自动识别异常活动状态,并在发现情况后立即触发报警,网格员会迅速上门核查处置。
如今,浙江越来越多像杜黄新村一样的村庄,围绕“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开展智慧养老、健康监测、远程医疗等服务。而这样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
早在2014年,浙江就开始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累计建成超2万个益农信息社,为如今乡村数智生活馆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各地根据村庄实际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整合党建、政务、金融、电商、健康、文旅等各类服务资源,打造乡村数智生活馆,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站式、多功能、智能化、可持续’。”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数智生活馆从农民需求出发,融合多种服务功能的乡村数字枢纽。从益农信息到乡村数智生活馆,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从单一信息服务向综合服务、从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的转型。
产业赋能,“数智”兴农
“中心一共有三层,一层设有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厅、书画室和医疗区等;二层主要面向老年人,设有休闲活动区域和老年食堂;三层配备直播间、电大教室和语音室,其中一间直播间以每年10万元的租金租给‘鲜乡吕山’电商中心,另外两间则用于承接电商培训、智慧农业等各类培训活动。”长兴县吕山乡龙溪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董黄燕表示,村集体有收入,才能更好地保障服务中心的运营。
温岭市石塘镇海利村的民宿产业发展不错,村里就开发智慧旅游小程序,用VR数据采集海利村的特色景点,游客可以通过小程序360度“在线观景”。小程序还链接当地23家民宿,游客可以直接在线浏览。这一小小举措,已吸引3万多名游客到村里游玩、住宿。
新昌县东茗乡后岱山村党组织书记王国洋很认可数字乡村建设为产业提能升级带来的益处,他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的农产品是‘提篮叫卖’,现在可以说是‘云上畅销’。乡村数智生活馆让我们的农特产卖得更好了,单拿小京生花生来说,单价从16元/公斤提高到50元/公斤。”
当前,乡村数智生活馆建设仍处在不断摸索阶段,除政府拨款以外,它能否依靠自身盈利来覆盖相关的运营成本甚至成为“增收引擎”呢?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目前我省通过建立“政府+运营商+N个服务商”等多方合作模式,来优化利益联结机制。
在乐清市柳市镇黄华村,乡村数智生活馆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运营,投入年收入的4%作为运营经费。平湖创新“政府主导建设、第三方专业运营、村级组织协同”的多方合作模式,引入便民小商超、普惠保险养老托育等服务商,依托“本家鲜”“驿路共富”等小程序开展社区团购、农产品线上销售,截至目前,线上平台累计销售额超250万元。
“我们以群众是否受益、运营是否可持续为标尺,让数字技术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加速器’和民生服务的‘暖心剂’。乡村数智可以成为村民真正的‘致富馆’。”江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智”治理,村民安心
夜幕降临,建德市洋溪街道团结村村口的“数智哨兵”系统开始自动运转。这条1.5公里长的山路弯急坡陡,如今借助智能感知设备,可实时监测路况、预警危险,保障村民夜间出行安全。“有了‘数智哨兵’,村民走夜路踏实多了。数智赋能,让基层治理更加高效。”村党总支书记章雪海点赞道。
作为数字技术与应用向基层延伸的集聚点和立足点,数智生活正给乡村治理带来新变化——通过多平台数据,逐步破解“数据孤岛”和“业务壁垒”,有效激发了多元主体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热情,畅通“四治融合”渠道,赋能乡村治理提质增效。在慈溪,政府相关部门借助“群治分”平台,通过“我要学习”“青之桥”等模块,向村民推送反诈、防溺水、道路交通安全等普法内容,大伙儿扫码即可学习。
记者发现,很多老人会到乡村数智生活馆内“蹭空调”“蹭网”,嵊泗县黄龙乡峙岙村党总支书记庄圆笑着表示,这反倒促进了干群交流。“这里成了我们天然的议事厅、调解室,村民办事跑腿少了,村级事务处理效率更高了。”这些遍布之江乡野的“数智小站”,正像一颗颗被点亮的星火,悄然改变着浙江乡村的模样,温暖着千万农民的生活。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浙江将继续推动乡村数智生活馆标准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聚焦群众真实需求,强化数字融合与创新应用,不断加快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救助、智慧养老、智慧托育、智慧体育、智慧农业、智慧气象、智慧电力等场景在乡村覆盖贯通,让乡村百姓共享数智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