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四好农村路”项目入选全球最佳案例——
车轮下的幸福路
□本报记者 沈璐兰
炎炎盛夏,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宋家店村口的溪水浅滩上热闹非凡——三五好友在溪滩边支起帐篷,孩童们追逐着水花与鱼虾,水枪水桶齐上阵,笑声不断。“平王线一路通达,上海、杭州的客人一脚油门就能到村口,周末村里车辆停得满满当当。”宋家店村党支部书记宋智亮看着村道上的车流感慨道。
日前,绍兴市柯桥区“四好农村路”项目作为我国唯一县域案例成功入选《2025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集》。如今,行走在柯桥的广袤乡野,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如灵动丝带穿梭于山水间,既便利乡亲们日常出行,更成为连接城乡、承载希望的纽带。
其实,早在2004年底,柯桥便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条条硬化路”的“双百”目标。至今,全区574条乡村公路总里程达1296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300余公里。
县道车谷线(柯桥段)是柯桥的省级高品质示范路之一,起点位于稽东镇车头村,与省道秀仙线接壤,终点位于嵊州市谷来镇,全长26公里。稽东镇25个行政村(居)中的23个村的村民出行都要经过车谷线。
“从这里过去,原先有不少闲置厂房和土地,我区通过资源整合,吸引会稽山研学国际营地项目落地运营。营地到杭州、宁波等只需1.5小时车程,到上海、苏州等约3小时,由于交通便捷,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青少年校外活动都倾向于到这边来。”柯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以车谷线为产业发展轴,形成了茶叶、研学、土菜、文旅、香榧等产业新格局,车谷线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产业重生路”。
在柯桥,一条条农村路正蝶变为“产业路”“幸福路”,车轮载来的振兴,化为实实在在的数据:全区农产品运输量激增20倍以上,运输品类拓展至670余种;乡村游客平均停留时间较10年前增加超16小时,农民收入跃升2.6倍。
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推进,柯桥新辟42条城乡公交线路,编织起覆盖214个行政村的“村村通公交”网络,并升级停车场、步行道,安装新能源车充电桩等,让老百姓和游客出行更加便利,也让城乡融合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
去年,柯桥区启动“四好农村路”2.0版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提升30余条道路,改造总里程约278公里,并同步推进建制村通双车道、百人以上自然村通等级公路建设。“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助力缩小‘三大差距’。”柯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