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优质鲜食玉米品种亮相
![]() |
![]() |
![]() |
近日,2025浙江·长三角鲜食玉米新品种大会在东阳举办。经过专家团队对参试品种的筛选和综合评定,最终遴选出20个优质鲜食玉米新品种,其中9个适合我省种植。这些品种不仅在浙江表现出色,更在适应性、抗病性和商品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 浙雪甜1号 ◆
两年区试平均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鲜穗)80.2天;株型平展,株高176.1厘米,穗位高42.8厘米,双穗率0.9%,空秆率0.6%,倒伏率0.1%,倒折率0.1%;果穗中等,筒形,籽粒白色,排列整齐,穗长18.2厘米,穗粗4.8厘米,秃尖长1.2厘米,穗行数15.0行,行粒数31.7粒,单穗重223.5克,净穗率74.6%,鲜千粒重324.4克,出籽率70.6%。
可溶性总糖含量21.2%;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8.7分;经省农科院旱粮所鉴定,感小斑病,感纹枯病,高感南方锈病。
种植过程中,需加强前期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培育壮苗,早追肥,后期注意病虫害防治。该品种属鲜食甜玉米,植株中等,穗位低,熟期较早,品质优。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 浙甜922 ◆
出苗至鲜穗采收78.5天,幼苗叶鞘绿色,花丝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12厘米,穗位高59厘米,成株叶片数16片。果穗长筒型,穗长20.5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白色,甜质,鲜百粒重38.5克。经鉴定,感小斑病,高感纹枯病,高感南方锈病。该品种属鲜食甜玉米,经测定,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90.7分。
参加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组。2021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亩产(鲜果穗)914千克,比对照增产7.8%;2022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亩产(鲜果穗)899千克,比对照增产7.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果穗)907千克,比对照增产7.7%。
适宜播种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密度3500株/亩左右,与其他玉米品种空间隔离300米以上,花期时间隔离不少于15天,注意防治纹枯病和南方锈病。
适宜在东南鲜食玉米类型区的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春播种植。
◆ 科泰甜8号 ◆
出苗至鲜穗采收82.2天,比对照晚熟2.3天。幼苗叶鞘绿色,花丝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3厘米,穗位高92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果穗筒型,穗长19.2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白,甜质,鲜百粒重39.3克。经鉴定,中抗纹枯病,感小斑病,感南方锈病。该品种属鲜食甜玉米,经测定,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89.2分。
参加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组。2021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亩产(鲜果穗)911千克,比对照增产7.4%;2022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亩产(鲜果穗)880千克,比对照增产5.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果穗)896千克,比对照增产6.3%。
该品种适宜播种期3月10日至4月25日,密度3500株/亩左右,与其他玉米品种空间隔离300米以上,花期时间隔离不少于15天。适宜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作鲜食玉米种植。
◆ 浙糯玉25 ◆
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鲜穗)88.6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32.8厘米,穗位高105.1厘米,双穗率0.9%,空秆率0.4%,倒伏率4.4%。果穗大,锥形,籽粒白色,甜糯型,排列整齐,穗长21.7厘米,穗粗5.1厘米,秃尖长0.7厘米,穗行数15.8行,行粒数35.1粒,单穗重305.4克,净穗率72.4%,鲜千粒重394.8克,出籽率65.9%。
品质经扬州大学农学院2022-2023年检测,直链淀粉含量2.2%;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7.1分,比对照高2.1分;抗性经省农科院旱粮所2022-2023年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抗纹枯病,感南方锈病。
2022年浙江省糯玉米区试平均亩产1055.6公斤,2023年区试平均亩产1058.3公斤,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1057.0公斤,202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20.6公斤。
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抗病性较好,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 荆彩甜糯18 ◆
出苗至鲜穗采收78.4天。幼苗叶鞘紫色,花丝浅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21厘米,穗位高89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9.3厘米,穗行数13-16行,穗轴白色,籽粒紫色,糯质,鲜百粒重39.0克。经鉴定,抗瘤黑粉病,感大斑病,抗丝黑穗病,高抗矮花叶病,中抗纹枯病,抗小斑病,中抗南方锈病。该品种属鲜食糯玉米,经测定,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86.9分。
参加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东南鲜食糯玉米组。2020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亩产(鲜果穗)816千克,2021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亩产829千克,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果穗)822千克。
适宜播种期3月-4月,密度3500株/亩左右,与其他玉米品种空间隔离500米以上,花期时间隔离不少于15天,注意防治大斑病。
该品种适宜在南方(东南)鲜食玉米区的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种植。
◆ 粤白糯6号 ◆
东南地区春植出苗至采收期平均81天。株高230厘米,穗位98厘米,穗长18厘米,穗粗4.9厘米,平均12.7行,行粒数34.6,粒色白色,白轴。百粒重37.5克,出籽率67.8%,倒伏率3.7%、倒折率0.4%。2015-2016年抗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中抗纹枯病,高抗腐霉茎腐病。扬州大学农学院测定:皮渣率10.6%-11.1%,支链淀粉占总淀粉97.6%-97.9%。品尝鉴定87.7分,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
2015-2016年参加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788.2千克。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亩种植密度3300株左右。注意防治小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
该品种适宜在广东、广西、江苏中南部、安徽中南部、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和海南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在小斑病高发区慎种。
◆ 诚糯10号 ◆
两年区试平均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鲜穗)84.5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18.8厘米,穗位高82.4厘米,双穗率1.3%,空秆率0.4%,倒伏率0.7%,倒折率0.2%;果穗中等,锥形,籽粒白色,甜糯型,排列整齐,穗长19.1厘米,穗粗5.2厘米,秃尖长0.7厘米,穗行数15.2行,行粒数34.8粒,单穗重256.7克,净穗率73.4%,鲜千粒重381.7克,出籽率68.2%。
经扬州大学农学院2021-2022年检测,直链淀粉含量2.2%;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7.7分,比对照高2.7分;经省农科院旱粮所2021-2022年抗病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中抗纹枯病,高感南方锈病。
2021年浙江省糯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亩产1063.5公斤,2022年区试平均鲜穗亩产909.0公斤,两年平均鲜穗亩产986.3公斤。2023年省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984.9公斤。
该品种属鲜食糯玉米,植株较高,穗位中等,熟期中等,品质优。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 科甜糯8号 ◆
两年区试平均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鲜穗)85.2天;株型紧凑,叶色浓绿,株高232.5厘米,穗位高91.2厘米,双穗率7.7%,空秆率0.6%,倒伏率0.6%;果穗较大,锥形。籽粒紫白相间,排列整齐,穗长21.2厘米,穗粗5厘米,秃尖长1.8厘米,穗行数13.4行,行粒数39粒;单穗鲜重272.6克,净穗率73.9%,鲜千粒重361.3克,出籽率68.2%。
2016年浙江省糯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亩产1032.8公斤,2017年区试平均鲜穗亩产988.1公斤,两年平均鲜穗亩产1010.4公斤,201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964.1公斤。
该品种为高产类型,株高适中、穗位较高,生育期中等,株型紧凑,田间综合抗性较好。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 美玉27号 ◆
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0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190厘米,穗位高66厘米,果穗长锥形,穗长20.4厘米,穗行数12-16行,穗粗5厘米,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糯质,百粒重37.8克。接种鉴定,感小斑病,感瘤黑粉病,感纹枯病,感南方锈病。皮渣率11.8%,品尝鉴定87.1分,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7.3%。2019-2020年参加南方(东南)鲜食糯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020千克。
栽培时与普通玉米隔离200米以上,或花期与普通玉米间隔20天以上,一般在玉米授粉后22-25天采收糯玉米鲜穗;选择平整、中等以上肥力的平地种植;耕层5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为适宜播种期,花期需避开高温季节;加强肥水管理,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千克作基肥,或一次性施玉米长效专用肥50千克,孕穗期施追肥。底肥增施锌镁肥,可减少缺素症状的发生,生育期保证磷钾肥和有机肥的有效供应,可提高籽粒甜度;苗期注意防治害虫。种衣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施Bt粉等生物药剂投心防治玉米螟。
该品种适宜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种植。
省种子管理总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