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论坛 A07 2025-05-101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7版:论坛

嘉善:探索乡村产业空间“五步盘活法”

  嘉善铪科农业产业园里工作人员查看自动化封闭式立体补光幼苗培育系统运作情况。

  近年来,嘉善县坚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总量不变、质量提升”底线,以一般耕地、建设用地、坑塘水面、园地林地草地等为用地盘活范围,探索形成了“理空间”“落空间”“守空间”“用空间”“拓空间”的乡村产业空间“五步盘活法”,形成了底数清晰、布局科学、用地规范、保障有力的乡村产业用地空间支持体系,闯出了一条以盘活用地空间为牵引、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导向,联动规划布局、平台建设、项目招引、要素保障于一体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系统“理空间”,盘清用地家底。一是理好现状空间。将符合要求、持续提升的项目地块进行落图落表,全县共盘出重点用地项目135个、面积1.1万余亩,其中农业类项目108个、9600多亩,农村类项目27个、近1400亩。二是理出储备空间。将可以使用、符合导向、有一定规模、未落实项目方向的地块列入储备地块空间,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现状成熟、盘活即可用于招商的,共有5800多亩;二类是需要进行腾退和土地复耕后可用的,共有1.28万余亩。三是理清优化空间。梳理难以使用、不符导向、零星分散的地块列入调优地块,为聚散为整和空间优化配置做好准备,全县共盘出可调优空间1万多亩。

  精准“落空间”,做实用地蓝图。一是落在用地规划上。巩固排摸成果,与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村庄规划等充分衔接,开展全县乡村产业和用地专项规划,明确每个地块的用途,形成以地块科学认证为支撑的实用型乡村产业规划体系。二是落在产业布局上。突出农业农村一体化布局,兼顾地域特质和功能承载,统筹现代农业、和美乡村、“土特产富”全链发展、青年入乡发展等,初步形成四大片区、38个产业组团。三是落在平台项目上。将用地方向重点支持农业经济开发区、小微产业园、农事服务体系、和美乡村示范片区等,形成“招商区块+招商项目”用地库,全县已盘出招商空间5800余亩,分为59个招商区块、95个招商地块,推出有明确用地支持的招商地图。

  牢牢“守空间”,把控用地机制。一是守牢底线空间。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用地全程依法依规、稳慎积极,构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耕地保护体系。二是守住用地空间。相关部门共同形成乡村产业空间管理流程和操作办法,确保平台发展有空间、项目招商有空间、投资建设有空间。三是守好发展空间。与耕地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生态管控、多田套合等工作结合,重点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做好空间调优充分准备,为未来乡村产业发展预留充分空间。

  统筹“用空间”,提升用地效能。一是用在重大平台建设上。盘出宝贵用地资源,分批有序安排至重点产业区块,按成熟一批、安排一批、储备一批、招商一批等工作节奏稳步推进。二是用在重点项目招引上。同步推进空间盘活和项目招商,分批有序推出招商地图,形成招商项目信息表,结合农业标准地改革,科学设定招引标准。三是用在强村富民保障上。对各类强村富民项目给予用地充分保障,引导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持股进入共富体。

  科学“拓空间”,延展用地触角。一是以城带乡增空间。集中排摸规划边界内外闲置的二三产用地资源,拓展乡村产业用地视野。如魏塘农开区在城镇开发边界内为雨露空间全产业链项目和老丁头米醋土特产传承项目分别争取建设用地7亩和15亩,两个项目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超10亿元。二是以工补农要空间。积极利用腾退工业园区地块、工业厂房等现成设施,鼓励农业企业主体直接“拎包入园”。如西塘“管老太”臭豆腐生产加工项目利用西塘镇两创园区4500多平方米厂房,项目年产值达1500万元。三是盘活闲置添空间。积极盘活各类闲置用地,为优质项目挖掘空间。如姚庄镇积极盘活宁远农业腾退后厂房,分别引入29亩实验动物产业园项目和45亩工厂化芽苗菜育苗与生产基地。

  成效一:为缩小“三大差距”提供了乡村产业用地空间保障的操作样板。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在共同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宝贵用地空间上开创新路子、探索新办法。通过城乡一体的产业布局规划,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基础上,聚散为整、优化结构,形成依法依规、科学管用的乡村产业空间“五步盘活法”。全县已形成3万余亩乡村产业用地空间大盘子,有力地推进了乡村产业振兴。如天凝镇等3镇共盘出1200余亩空间用于渔业全产业链建设,为“浙北渔仓”注入持续发展动能。

  成效二: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乡村产业用地空间盘活的制度成果。推动农村综合集成改革,以用地空间制度创新为牵引,形成“空间+规划+招商+项目”集成改革链,相关部门联动形成乡村产业空间管理办法。如西塘镇在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中,充分应用土地盘活空间,在鸦鹊村投资1.8亿元重点打造“持股飞田”未来农业共富体项目,建设占地430亩的农业共富温室,预计年产值1亿元、项目综合回报率6%。

  成效三: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乡村产业用地空间支撑的应用案例。明晰乡村产业用地导向,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及建设未来农业和未来乡村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通过用地空间盘活和农业标准地两项改革的集成推进,形成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以工业理念抓乡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如在用地空间支持下的中荷数字农业科创示范中心项目,创造了单体叶菜种植面积最大等3个“亚洲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