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5-03-221 2025年03月22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地瓜经济”让浙江农企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 程益新

  这些天,四川省松巴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春生每天忙着接听茶商的电话。“浙江的茶叶品种鲜爽度高,不苦不涩,很受四川本地年轻人欢迎,今年我们基地明前茶产量预计在5吨左右。”王春生告诉记者。

  王春生是地地道道的松阳人。2018年,他响应政府号召,带了当地两名农技人员,到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马山镇发展茶产业。他将松阳的种植技术带到马山镇,并结合当地实际,从茶叶品种选育、精细化管护到茶叶加工、品牌培育等方面进行探索,成功种植以“黄金芽(叶)”“白叶1号”“中白1号”等名优品种为主的无性系良种茶园1725亩,并申请了“巴山叶遇”品牌,将生产的茶叶卖到全国各地。

  不仅如此,王春生还创建了15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有针形茶、扁形茶、香茶3条加工生产线,解决了巴中市1万亩茶园的加工问题。去年,公司茶叶销售额600余万元,累计帮助当地1600人就业,带动农民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如今,浙江农企不但将“地瓜经济”的“藤蔓”伸向省外,一些优势农业项目还在国外占据了一席之地。

  近日,德清县莫干天竺蚕种有限责任公司的2000张蚕种发往乌兹别克斯坦,将在那里进行催青和孵化。该公司还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兴建蚕种生产企业,并派遣技术人员前往,将先进技术与经验带到国外。

  “蜀桑万亩,吴蚕万机。”湖州蚕桑丝织生产历史已有5200多年。自古以来,蚕桑业就是湖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德清县莫干天竺蚕种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经营主体中的代表,培育的蚕种畅销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据公司负责人吴炳坤介绍,自2010年首次走出国门后,湖州蚕种就以其高产优质的特点深受国外客户的欢迎。此次被选中出口的“秋风白玉”蚕种为一代杂交品种。“乌兹别克斯坦本地的蚕种容易发病。通过各方努力,我们培育了适应当地环境、既能抗病又能抗寒、抗旱的蚕桑品种,提高了当地的蚕种产量。”吴炳坤说。

  记者从省农业对外合作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农企对境外的投资布局不断优化,以种子种苗培育、农业机械、灌溉设施等投资为主导,农业特色资源开发、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农业服务业逐渐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杭州正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巴基斯坦开展种业合作,其项目被推荐参评浙江省第二批境外“小而美”农业项目;新安阳光等农资企业在非洲加纳等国家设厂建基地,同时开展技术培训“授人以渔”;华立柬埔寨农业园区被推荐列入农业农村部中柬“鱼米走廊”建设2024—2027年的重点项目清单;温州金盛贸易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投资设立现代棉花示范园,开展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示范种植;鹏盛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科技园持续开展棉花和酿酒葡萄种植;贡河柬埔寨农业园种植的芒果回运国内,更好地满足了百姓的“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