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保障夺取粮食生产“开门红”
□本报记者 沈璐兰
眼下,浙江的广袤田野上处处是繁忙景象,翻耕田地、播种育苗、采购农资……记者日前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我省早稻种植意向面积 205.6万亩,比上年增16.9万亩。
粮食要丰收,种子是关键。金华市种粮大户虞东红今年预定了1.5万公斤早稻种子,计划种植5000多亩早稻。与过去自己跑市场买种子不同,今年种子公司为他提供了订单式供种服务,直接送货上门。金华三才种业公司负责人孙裕建说,为了助力春耕备耕生产,该公司在金华市设置了10条配送路线,早上收到种子预订单后,当天最迟隔天上午就能送到农户家中,目前已经销售早稻种子三四百万公斤。
勿忘农种业集团水稻种业部经理湛立伟告诉记者:“目前销量比较好的有早熟早籼稻品种‘中组18号’和中熟早籼稻品种‘中早39’,都是我省的主导品种,推广面积大。此外,‘嘉67’是近些年销量较高的单季常规晚粳稻品种,它的丰产性好。‘浙禾香2号’抗性好、米质好,也适合在我省作单季稻种植。”
在温岭市箬横镇国聪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3条水稻自动育秧流水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工人将育秧盘放入传送带后,浇水、播种、覆土,几秒钟就制作好了1个育秧盘,育秧盘通过运输带运送进暗室内进行催芽。几天后,秧苗将破土而出,届时秧盘将被转运至温室大棚内进行抚育。与传统的育秧方式相比,设施大棚最早可提前一个月育秧,每亩可降低成本约80元。
“1条水稻育秧流水生产线1小时可播种700盘,每天可播种6000盘左右。”该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朱国聪说,“我们3月2日就开工了,已承接育苗订单2万亩,可提供育秧、机插一条龙服务,服务费用按插秧150元/亩、育秧5元/盘收取,合下来差不多每亩在200元左右。”
朱国聪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今年计划种植早稻2000亩。“除了育秧设备,我还有翻耕机8台、插秧机10多台、农用无人机5架,在科技助力下,从育秧、移栽到田间管理再到后期的收割、烘干,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期待丰收!”朱国聪笑着说。
据农业调度显示,截至3月10日,我省早稻生产需种量1048万公斤,主要供种企业备种量1360万公斤,货源充足。全省已落实各类农机具7.5万台(套),累计检修各类农机具1.97万台(套)培训机手超6000人次,可充分满足春耕生产需求。
在政策保障方面,今年我省持续实施粮油规模种植补贴、订单良种奖励、种粮大户贷款贴息、产粮大县奖励等政策;提前下达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并鼓励各地优化补贴办法,重点支持种粮农民,切实提高种粮积极性。“我们将紧盯春季农业生产,组织开展春耕备耕送科技下乡、春季农资打假等专项行动,加强服务指导,确保农资市场平稳有序。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严密防范‘倒春寒’等自然灾害,抓好小麦、油菜田间管理,科学调控肥水,促进春发稳长。”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