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蚌里孕育“致富珠”
![]() |
![]() |
![]() |
![]() |
□本报记者 丁佳味
诸暨山下湖镇被誉为“中国珍珠之都”,珍珠交易额占全球70%,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珍珠产销中心。该镇枫江村和新桔城村毗邻而居,既有万顷良田,又有千亩蚌塘,一片湖田风光,如今,发展成远近闻名的珍珠产业特色村。2024年,诸暨山下湖镇珍珠销售额超400亿元。
“精准喂养”育珍珠
漫步山下湖镇新桔城村,蓝天绿水间,蚌塘交错,一排排白色浮球之下孕育着一个个珍珠蚌。但20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以前为了提高珍珠产量,缩短养殖周期,养蚌都靠饲料、鸡鸭粪便之类的。”新桔城村党支部书记詹智超回忆道,老式的珍珠蚌养殖直接往水里投肥,但珍珠蚌只能吸收其中20%—30%的养分,剩下的肥料就会慢慢沉淀到水底,时间久了,肥料在塘底不断沉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周边水域,影响珠蚌生长。
为改变这种现状,2017年,山下湖镇启动珍珠养殖污染大整治。近年来,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该镇开展了以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改善为重点的全面整治,推动珍珠产业转型升级,实行绿色生态养殖,使蚌塘成了湖山公园的水岸景观。
“现在,珍珠蚌的养殖面积虽然大幅缩小,养殖效率却有很大提高,产量和品质都上来了。以往一亩水域最多养殖两三千个蚌,现在能养一万个蚌,这得益于‘精准喂养’的自动化管网式养殖模式。”詹智超告诉记者。
据了解,“精准喂养”养殖模式由浙江清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首创,主要通过数字化控制,利用管网系统,将肥料精准投喂到每个珍珠蚌的“嘴里”,不仅大幅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还实现珍珠蚌立体化养殖。“这种模式不但减少污染,还可以把塘底的淤泥作为营养源,将其中的氮磷快速转换成食物链源头的有益微生物,再通过电脑管网系统投喂给珍珠蚌,从而有效净化水质。”公司副总经理詹律介绍,采用新养殖模式后,珍珠品质提升不少。
近年来,山下湖镇累计完成退养2800亩,打造了8个6000亩珍珠连片规范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还应用物联网一体化技术,精密智控水温、光线,建成清湖数字化养殖基地1200亩,实现水质净化和珍珠产量品质提升“双赢”。
电商直播卖珍珠
随着村庄面貌和环境的提升,珍珠产业在山下湖镇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式。每到夜晚,无论是镇中心的华东国际珠宝城,还是周边的店铺、村民家里,总是灯火通明,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珍珠直播间里主播正卖力吆喝。
詹超琪的父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养蚌,作为“珠商二代”,2018年,他从父母手中接手生意并开始向直播售卖转型。“目前,公司有10多个主播、5个直播间,基本实现24小时直播。直播的营业收入一年有3000万元,一天最高做到十多万元。”詹超琪告诉记者,过去几年,珍珠销量不断增加,价格也一路上涨。
下午3时,主播王罗永准时出现在枫江村白沙滩旁的湖山直播间,开始一天的工作。自从把直播间从家中搬到了这里,他在直播珍珠成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开蚌、加工等内容,人气明显提高。“原先,家里一场直播观看的人只有四五千人,现在有两三万人,一场直播的营业额从之前几千元到现在平均两三万元以上。”
2023年,枫江村和新桔城村结成“双子联合体”,光湖山直播间一年就为村子带来30万元的租赁收入。近一年来,两村接待游客5000多人次,新增就业岗50多个,村集体经济增收70万元以上。随着珠商大批量向直播电商转型,这一高度集聚的珠宝产业基地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2024年,山下湖镇珍珠直播销售额达250亿元,集聚了3500名电商主播、2.8万名珍珠相关从业者。为把小珍珠做成大产业,山下湖镇正在多方面努力,比如发放人才卡、配套高档硬件设施、加强公共服务等。”山下湖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文旅融合赏珍珠
巴洛克、爱迪生、五角星、异形珠……近日,记者来到山下湖镇新桔城村的开蚌一条街,摆摊商户正向顾客介绍各种珍珠。“98元就可享‘盲盒开蚌’体验,开出的珍珠,可以带走或委托加工,还可以划船到塘里体验捞蚌。”
近年来,新桔城村因地制宜,利用丰富的水系资源,探索“党建+特色+共富”模式,牵头运营“你珍蚌”共富工坊,引进专业团队,将原先分散的开蚌点集中起来,打造外观统一、布局合理、明码标价、特色鲜明的“开蚌一条街”网红点。共富工坊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超60万元,带动当地50余名从业人员年均增收超3.5万元。
“近几年,村里年轻人抓住直播开蚌的机遇,返乡创业。”詹智超介绍,依托农创客,新桔城村委对整体业态进行升级改造。
山下湖镇紧抓“珍珠产业”核心,突出“水系一环”和“微马一道”两条游线,完成水系贯通、湖田微马提升等基础项目建设,建成湖山直播、湖田水系、梦幻灯影、湖田古珠馆等特色产业项目,将种珠、育珠、卖珠、探珠、玩珠、赏珠等场景与研学之旅、红色之旅、美食之旅、亲子之旅相结合。同时,与米果果小镇、相关院校、旅行社展开合作,开展“珍珠寻宝”“最美珠王”“泛舟取蚌”“饰品定制”等主题活动,引入地方特色餐饮、西施汉服特色文娱体验,设计开发“越明珠”系列文创产品,上线双子智慧旅游小程序,打造可学可玩可赏可憩的全产业研学链条。2024年以来,山下湖镇接待研学人员216批次,月均游客量达5370人次。
“今年,村里将旅游产业委托给第三方专业团队运营,预计每年可为两个村保底创收1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共富工坊,建设‘共富驿站’,满足游客休憩的同时,为他们提供饰品制作、特产展销等服务,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乡村旅游‘金名片’。”山下湖镇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