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典型 A04 2025-02-151 2025年02月15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典型

文章导航

解锁“广陈模式”出圈密码

  □本报记者 李松

  立春刚过,位于平湖市广陈镇的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下文简称“平湖农开区”)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温室大棚里生机盎然。近年来,当地创新开辟了“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以三产融合推动可持续开发、以区镇合一统筹平台建设运营为主要特征的“广陈模式”。截至2024年底,广陈镇农业主体中产值100万元以上的数量增长至52家,产值总额跃升至3.02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至5.2997万元。

  “农业硅谷” 厚积薄发

  “传统育苗一亩地一年只能种3茬,而在我们植物工厂,一年能种12茬,亩均产量提高6到8倍。”走进平湖农开区的蓝城三菱植物工厂,技术人员正忙着检查育苗室里蔬菜作物的长势。

  “这间育苗室只需要一个人管理,每年能培育100万株蔬菜苗。”技术员告诉记者,依托智能环控系统,光照、浇水量、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一系列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都能精准控制,不仅培育出的菜苗品质优异,并且由于突破了传统育苗“看天吃饭”的技术瓶颈,育苗效率也大幅提升。

  这样的“黑科技”,在平湖农开区可谓比比皆是:浙江后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全自动运输,既大幅提升蔬菜工厂运行效率,又极大地节省人力成本;中以鱼菜共生系统示范园,养鱼密度是传统方式的20倍,并且养鱼废水用来种菜,实现“零排放”;绿迹农业科技公司自主研发“农智云”平台,成功创建首批省级未来农场……

  据了解,平湖农开区是我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自2017年成立后,正式开启变身“农业硅谷”的逆袭之旅。

  随着农业科创中心、中以研发大楼、长三角草莓种源中心、福纳瑞园艺种源中心、天地一体未来农场等项目的相继落地和投产,平湖农开区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兼具科技感、未来感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创新高地 人才涌动

  “以往要获得田块数据需要人工测量,费时费力。现在10台植保无人机飞3天,就可以采集到全平湖的耕地信息数据,实现作物、地块、面积一张图管理。”位于平湖农开区龙萌村的千瑞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东亮告诉记者。

  2018年,李东亮带着参赛项目“农业智能无人飞行器”在平湖农开区“生根发芽”,深耕植保无人机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统防统治服务等领域。

  “我们团队研发草莓三级脱毒育苗技术,培育的种苗不仅存活率达95%以上,草莓的挂果及品相都很好,口感也得到提升。”嘉兴佳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淑萍向记者介绍,目前,这款草莓苗已畅销全国10多个省(区、市)。

  据了解,佳莓公司团队现有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3人、本科学历7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拥有专利16项。强大技术团队的支撑是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底气所在。

  2020年,尹淑萍还以众筹方式打造“草莓共富工坊”,低收入农户可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参与草莓园生产。“股东”不仅能按照股金10%获得保底分红,还能根据营收获得利润分红。截至目前,“草莓共富工坊”已帮助26户低收入家庭年增收约18万元。

  像李东亮、尹淑萍这样扎根农业的技术人才是驱动平湖农开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成效持续提升的“主引擎”。截至目前,平湖农开区已引入科技型农创企业12家、农业领域硕博人才22位,培养发展“新农人”55名,帮助周边农户1300余人在园区就业。

  “我们聚焦农业人才的孵化培育,面向全社会招揽农创客、‘新农人’,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广陈镇副镇长王斌说。

  要素集聚 提升能级

  科技与人才优势的形成,离不开优质要素资源的持续供给。“农开区为了吸引好项目落地,积极盘活土地资源,试点推进农村土地全域整治,将原有细碎耕地、零星建设用地纳入整备区,形成优质耕地,并对优质农业产业项目给予优先安排、重点保障。”王斌向记者介绍,成立伊始,平湖农开区就紧盯全球农业领军企业招引龙头项目,如今,52个优质农业项目在此“安家”,总投资达51亿元。

  除了资金、土地等要素集聚优势,高能级平台的打造同样必不可少。为此,平湖农开区连续五年举办长三角“田园五镇”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赛,相继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清华长三角平湖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立浙江大学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致力于加强农业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研发和突破。

  数字技术除了赋能平湖农开区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外,对于园区治理效能的提升同样功不可没。据了解,平湖农开区率先开发“数字农开”平台,通过开发河道水质监测系统、垃圾分类监测管理等七个应用系统及相关硬件支持,接入数字工厂等物联网基地数据,使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园区各基地的运行情况。

  “我们将积极探索以科创引领农创、培育农创的实践路径,引入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深化院地合作,积极构建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及农户之间多层次、多领域、广覆盖的院地合作新机制。”王斌告诉记者,下一步,平湖农开区将继续立足农业,拓展“广陈模式”的新内涵,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科技农业园区、观光农业园区的新典范,走好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