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第一早”昨日开采
致富“金叶” 香飘万里
![]() |
![]() |
□本报记者 丁佳味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随着气温回暖,浙南早茶率先进入开采期。2月14日,2025浙江绿茶暨温州早茶开采活动在苍南县举行。
近年来,温州市发挥“江南春茶第一早”特色优势,做好早生种、早春茶、早文化的“早”文章,聚焦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温州市茶叶种植面积29万亩,总产量7678吨,其中名优茶4143吨,总产值超15亿元。
产业强茶
2月14日,苍南凤乡五凤茶博览园的茶园里一派繁忙景象,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碧绿葱翠,20多名采茶工忙着“掐嫩取鲜”,手指翻飞间,肥嫩的芽头便被收入腰间茶篓。
温州茶叶为何被称为浙江第一早?温州地处浙江南端,四季温和、土壤肥沃、雨水充沛,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是浙江茶叶最早成熟的地方。每年2月,这里的早茶就开始采摘上市。温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600多年,拥有丰富的早生茶树品种资源,如永嘉乌牛早、平阳特早、瑞安清明早、黄叶早等早熟品种,形成了温州早茶“早、嫩、香、鲜、甘”的独特品质特征。
头春茶,贵如金。作为我国特早生茶树品种,每年2月中下旬,首批永嘉乌牛早就会上市,比龙井茶等提前一个月左右,是我省最早上市的扁形绿茶,在全国名茶市场上独占先机。“今年比往年提前了2-3天,预计产量较去年有所提升,最早一批订单卖到1400-1600元/公斤。”永嘉县农业农村局茶叶专家张伯平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永嘉县不断擦亮“江南早春第一茶”和“中国乌牛早茶之乡”招牌,助力好山好水育好茶。2024年永嘉县茶园种植面积5.3万亩,其中4.6万亩为乌牛早,产量超650吨。如今,乌牛早还被推广到全国5个省60多个县,种植总面积超120万亩。
瑞安市高楼镇是瑞安清明早主产区,因坐拥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以及土壤高富硒度等优势,当地茶青出产早、品质优,深受各地茶企的青睐。“我们本地产清明早,是浙江最早一批上市的茶叶之一。”高楼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楼镇现有茶叶面积1.1万亩,占瑞安茶叶种植产区的67%,是浙南最大的茶叶产区之一,年产茶青70多吨、茶干15吨,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
科技兴茶
近日,在泰顺低海拔茶区,漫山遍野一垄一垄的茶树高低有致地生长在山坡上,嫩绿的芽头包裹在鳞片中,蓄势待发。
“由于泰顺岁末冬初气温较低,近期最低气温保持在0℃左右,今年早茶采摘时间将比往年推迟半个月左右,预计将在2月底3月初开采。目前茶树整体长势良好。”泰顺县茶产业发展中心茶叶站站长郑挺盛说道。
泰顺生态条件得天独厚,茶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泰顺坚持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茶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新采摘的芽叶要制成泰顺“三杯香”,需经过摊青、杀青、做形、干燥等环节,传统加工工艺复杂,现在我们有了标准化茗茶厂,引进智能自动化生产线,茶叶品质等级、卫生标准和生产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泰顺县茶叶协会会长谢细和介绍。近年来,泰顺通过“院士工作站+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建成省、市级茶叶研发中心8个,引进清洁化名优茶生产流水线12条,建成1万多亩标准化茶园,名优茶加工机械化率达100%,年产值5200万元。
茶香佐料、茶叶蛋、茶米酥……随着科技的发展,茶不仅仅是饮品,还有丰富的茶衍生品。“我们企业目前在售的产品就有30多种,像热卖的裂纹茶叶蛋,采用泰顺红茶熬煮,产生的茶氨酸和茶多酚具有防腐、抗氧化作用,不添加防腐剂,自然保质期可达一年,深受消费者欢迎。”浙江鸿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龚洪涛介绍,企业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深耕茶叶深加工领域,仅淘宝店铺平均一天能卖1万个茶叶蛋,销售覆盖全国31个省市,月销售额超60万元。
一片绿叶子,正在共富路上越走越畅。2024年,泰顺茶园总面积9.1万亩,良种覆盖率达78%,茶农逾万户、茶企和相关家庭工坊上千家,带动茶农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茶叶产值占农业产值三分之一以上,成为泰顺农业支柱产业之首。
为推动温州早茶产业提质增效,温州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运营,推动茶叶绿色生产、红茶加工技艺提升、黄茶功能性研究等技术攻关,制定温州早茶、雁荡毛峰、泰顺三杯香、永嘉乌牛早产品标准和加工规程,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和延伸产品开发,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目前,温州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建成茶叶精品园35个、省级生态茶园22个,45个茶园通过绿色和有机认证。
文旅润茶
为进一步提升温州早茶的品牌影响力,温州市成功推出全省首个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地市级茶叶公用品牌“温州早茶”,并积极培育推广泰顺三杯香、平阳黄汤、永嘉乌牛早、乐清雁荡毛峰、瑞安清明早等县级区域品牌,“一县一品”的茶产业发展布局基本实现,影响力逐年提升。
自2003年以来,温州连续20多年举办“温州早茶”品牌展和国际茶日、“我为群众找好茶”等茶文化活动,让茶文化与广场文化、旅游文化相结合,既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又借助文化促进早茶产业发展。
2024年春节,一首泰顺采茶民歌《采茶舞曲》登上央视龙年春晚,让人们了解了浙江泰顺的茶文化。近年来,泰顺锚定“茶歌小镇 音乐东溪”的发展目标,建设了一批以茶歌音乐为主题的文化阵地,修建茶歌风情特色一条街、《采茶舞曲》纪念馆等,还通过举办茶歌大会,发展以茶会友、以歌传情的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采茶舞曲》文旅IP,推动泰顺“三杯香”茶品牌、茶经济、茶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走出一条茶歌文旅融合之路。
走进“中国黄汤第一村”平阳县水头镇新联村,海拔500米的高山上,茶园环绕间,茶旅和畲族文化元素随处可见。
“这几年,村里积极发展茶旅产业,把茶文化与红色文化、畲文化相结合,打造茶博园景区,引进民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村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兰江平介绍。现在的新联村拥有独特的文化品牌,建设高品质生态茶园,配套黄汤体验馆、黄汤展示中心、帐篷酒店等一系列设施,举办了黄汤诗词大会等多项活动,打造集茶叶产销、农旅体验、高端民宿于一体的茶旅产业体系。
近年来,平阳县积极开辟茶文化推广阵地,借助平阳黄汤茶博园、子久茶博苑、平阳黄汤非遗制作技艺体验馆等平台,结合平阳木偶戏、畲族民歌等非遗项目,开展茶旅文化节、国际茶日等公益性茶事活动,组织茶艺、评茶、茶文化创意、茶摄影和茶诗词等技能竞赛,推动茶生产、茶文化、茶旅游、茶休闲、茶养生融合发展,全面打造“中国黄茶(平阳黄汤)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下一步,平阳将继续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精品茶旅线路,丰富平阳黄汤茶事活动,拓宽茶农增收渠道,为缩小‘三大差距’注入新活力。”平阳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就在2025浙江绿茶暨温州早茶开采活动上,还发布了温州早茶IP新形象和浙江省十大茶旅线路。近年来,温州坚持产业强茶、科技兴茶、文化润茶,打造8条茶旅精品线路,5座茶园入选“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深挖茶文化历史底蕴,拍摄《娘娘上茶》电视节目、出版《平阳黄汤百问百答》书籍,强化温州茶文化宣传推广,持续做大做强温州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