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村迎客来
![]() |
青阳洲四面环水,衢江、琳湖沿着青阳洪村而过,村外滨水风光与田园景致交织,村内古宅古祠林立,仿佛诉说着亲历的百年沧桑……
近年来,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洋埠镇青阳洪村立足当地特色优势,积极探寻古村的保护与发展之道,让承载乡愁的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彩。
文物古建焕新生
青阳洪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村内留存有宋代、清代及民国时期历史建筑40余处。这些历史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建筑精美,整体呈现环村分布形态。村里的古建筑虽多,最为瞩目的要数洪氏宗祠和花厅老宅(洪初吉故居)。
洪氏宗祠是青阳洪氏总祠,又叫雍睦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一直延续洪氏祭祖活动。洪氏宗祠的中堂、后堂保存较为完好,2017年由村里自筹资金对门楼、前厅进行修缮。
花厅老宅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556平方米,前后三进,左右设厢房,砖雕门面精美,木构件均雕刻人物、禽兽、花草等图案,雕刻精美,用材粗大,制作规整。由于年久失修,疏于管理,再加上村民的不合理使用,杂草丛生,建筑损坏严重。
2021年1月,村民发现花厅屋柱上4只精美的“牛腿”和6只“雀替”被盗,公安机关从1200多公里外的湖南追回4只“牛腿”和4只“雀替”,这让青阳洪村下定决心修缮古宅。“再不修房子都要倒了,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一起努力。”村党支部书记洪德成说。
青阳洪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户主座谈会等,对村民进行集中动员,分组走访入户,甚至外出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腾空支持村里的发展。
腾空后,在开发区相关部门的重视下,青阳洪村委托专业修缮团队,制定详细的修缮方案,并获得配套项目资金200万元,开始修缮花厅老宅。对老宅的墙体、屋柱、梁架、屋面、地面等进行精细修缮,被追回的“牛腿”和“雀替”也被安装到了原来的位置。2023年12月,历经波折,花厅老宅终于修缮完毕并通过验收,百年老宅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留住古韵引客来
走进青阳洪村,随处可见历史遗存下来的痕迹。花厅老宅前矗立着的旗杆石,也叫“功名石”,是古代进士、举人的“荣誉证书”。雍睦祠象征崇尚邻里和睦,祠堂的壁画上还有猫头鹰、熊猫、喜鹊、豹子4种动物,寓意“英雄喜报”,是当地人学有成就或立功报喜的见证。还有随处可见的洪氏家训,是洪氏族人将传统美德融入生活中的充分体现。
青阳洪村教育之风盛行,耕读文化源远流长。始迁祖洪仲乃南宋名相洪皓之曾孙,洪皓及其三子均为南宋正一品官员,誉称一门四相。到了民国时期,当地望族洪氏家族不仅大力倡导教育,培养族中子弟参政、参军、就任大学教授,家中长子洪初吉还出资创立汤溪中学,并专门设立助学基金,每年资助20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80多年来,汤溪中学已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初高中毕业生。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乡村巨变已成必然,青阳洪村该如何留住“古韵味”、谋求新发展?活化利用,让文物古迹为乡村增添色彩,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新路径。
2024年7月,青阳洪村迎来了市级文化特派员、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教师胡志飞,由他为村里的基层文化建设以及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如何结合洪初吉故居内部开发,用故居活化激活古村,打造‘水韵青阳洪——洪初吉故里’,文化振兴青阳洪是摆在面前的重要任务。”深入了解村里的历史文化后,胡志飞提出了这样的构想。
胡志飞和村“两委”座谈交流,结合实际制定文化项目计划书,还邀请洪初吉的子女回乡参观,收集整理洪初吉的事迹。接下来,青阳洪村打算从遗产保护与提升、资源挖掘与扩充、文化教育与传承等三方面着手提升村里的文化产业,积极开发研学、清风双线文化服务,依托洪初吉故居打造研学基地,宣讲洪氏家训风采,打造洪氏文化品牌,进一步激活乡村文化活力,点亮乡村振兴璀璨星光。
“新的一年我们还有很多计划要实施,现在村里不仅配备了党群服务中心、游客中心及停车场等基础服务设施,还精心打造了文化礼堂、农耕文化馆等特色场所,可满足村民及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村里的未来发展,洪德成信心满满。
胡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