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美丽乡村 A07 2024-12-281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7版:美丽乡村

“活化”古村,解锁共富“密码”

  鼎新裕梗新貌

  丝路曙光

  珠坡桥

  浔里追梦

  □本报记者 丁佳味 通讯员 李翔

  历史文化村落是乡村的文脉所在。江山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历史悠久,孕育了世遗文化、宗族文化、古道文化、船帮文化等多元文化,也造就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

  近年来,江山市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深入践行“保护、开发、利用”理念,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连片保护,大力推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先后投资超7亿元,分12批次开展16个重点村、61个一般村建设,“活化”利用历史遗产、民俗文化,打造富民新产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以建筑为根,让古村落“留”下来

  走进江山清湖古镇,白墙黛瓦、花窗雕版、青石板路,古朴典雅,街道两旁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古民居比比皆是,一步一景,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清湖古镇已有3600多年历史,曾是浙西南水陆交通要道、浙闽赣三省边境商业要冲、海上丝绸之路唯一水陆中转节点。“现在的清湖古镇由清湖一村、清湖二村和清湖三村组成,较为完整地保存了街巷格局及历史风貌。”清湖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小荣说,他们村成立了强村公司,以代租代管、调置收储的方式,集中收储了44套农户闲置用房,进行修缮改造,并引入“非遗”工坊、音乐酒吧等业态,打造“非遗”一条街。“目前,已有木雕、壁画、绿牡丹茶等‘非遗’工坊,以及音乐酒吧、餐饮民宿等22家经营单位入驻。‘非遗’一条街建成后,村集体每年仅租金收入就有80万元。”谢小荣高兴地说,目前,强村公司正在改造提升心航山步道,进一步打造精品民宿,招引更多商家主体,完善清湖三村文旅产业链。

  近年来,江山市坚持“修旧如旧”的保护理念,对古街古建筑等开展保护性修缮,最大限度地保留旧物旧貌。清湖古镇以“丝路清三,古道溯源”为主题,专门打造了码头挑夫、千帆清溪等景观,制作了反映码头、商埠、古道文化的墙绘5000多平方米,传承和发扬古镇悠久的码头、商埠和古道文化。同时,以乡土建筑研究为切入点,修复了83处有历史底蕴的建筑结构风貌、67处老商铺节点,清溪锁钥、毛氏宗祠、万安街、公泰酱园、林则徐登船处、清湖书院、盐运遗迹……处处都保留着最原始的风貌,昔日的繁华仿佛就在眼前。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望着古风古韵的老建筑,以及万家灯火下熙攘的人群,你会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以文化为魂,让古村落“活”起来

  作为廿八都古镇旅游核心的浔里村,既有江南水乡的婉约秀美,又兼具北方的幽深雄浑。漫步浔里街,像是走进一幅水墨乡居图,青砖瓦房、石子小路、木门堂屋,宁静而淡雅。街两边古建筑的外墙高达六七米,鳞次栉比的马头墙伸向街心,而耳旁萦绕的是浓浓的“廿八都腔”。

  在村文化礼堂里,一场古法木偶戏正在上演,精彩纷呈的表演形式和婉转悠扬的唱腔吸引了众多村民和大批游客驻足观赏。

  近年来,浔里村不断挖掘和保护木偶戏、山歌、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镇一期提升为契机,打造了木偶戏馆、剪纸镂空艺术馆、国医馆,并结合霞客行、美食节等大型活动,进行木偶戏、山歌、滑石块、划旱船等“非遗”文化和民俗表演,焕发“非遗”新活力。还设计开发“念廿不忘”“浔里寻你”等文化IP,制作品类丰富的文创产品,打造提升忠义文化展陈馆,通过数字展馆的建设,实现游客与古镇IP形象“念廿不忘”的人机互动,推广廿八都忠义文化、古道文化。

  古村落生活文化的传承价值,是历史文化村落的主体与灵魂所在。“我们在村里打造了二十四节气园和耕读文化园,通过研学游,吸引学生到主题园内种菜、收割,体验农耕的乐趣。”浔里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傅金华说,该村成立了浔里文化旅游公司,开发了以方言姓氏文化、民俗建筑文化、儒学耕读文化等为主的“非遗文化研学路线”,已承接研学团队20批次、1.2万人次。

  近年来,江山市不断加强历史文化村落特色产品打造,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根据各村落的不同特点,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要求,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以产业为基,让古村落“富”起来

  坐落在江郎山脚下的清漾村古村落,有着1400多年历史。20年来,清漾村以“千万工程”为抓手,通过整村策划、系统规划,提升村庄建设,打造“三好”清漾未来乡村,从“脏乱差”成功转型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喜欢到外面买房,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房前屋后整洁美丽,村里也有了工作机会,很多年轻人回到村里建房,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原村主任毛旭明感慨地说。目前,清漾村已吸引返乡创业就业人数近2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周末,清漾“就是GAO”米糕文创店的二楼人来人往,游客们三五成群正在体验传统做糕的乐趣,店主周中原手把手地传授着做糕的技艺。状元糕,是清漾村的传统美食。“就是GAO”米糕文创店结合“进士村”历史文化,从米糕的味道、形式、包装、吃法等进行创新升级,开发出多元化衍生产品,将米糕打造成江山伴手礼的“金名片”。今年,状元糕更是成功入选央视《三餐四季》美食栏目。“起初,我来到清漾村担任村干部,见证并参与了村庄的变化,感受到了江山传统文化的魅力,就留下来创业,做糕、做茶、做酱,今年已是我创业的第七个年头了。”周中原说。

  走在街上,一股浓郁酱香扑鼻而来,毛家酱坊里满是循着味道来打卡的游客。2021年,清漾村以酱为纽带,探索“村集体+运营公司+农户”的联农带富机制,与“乡立方”公司联手打造“共富工坊”。“我们采取‘订单种植’方式,发动村民种植辣椒、芝麻、黄豆等,作为生产辣椒酱的原材料,并进行统一收购。此外,酱坊不仅支付给村集体5万元保底收入,每销售一瓶毛家酱,酱坊还额外支付村集体0.5元的分成。”清漾村党支部书记毛建成说,如今一瓶小小的辣椒酱,已成为清漾村的典型产业。

  2022年以来,清漾村通过对古村核心区19幢古民居的“微改造,精提升”,培育出清漾清恬咖啡、“就是GAO”米糕文创店等“网红”打卡点,还全力打造以毛氏文化为主题的古村落夜景,大力培育夜间经济特色街区。

  “江山始终把文化铸魂、产业筑基贯穿于历史文化村落建设始终,保留村庄文化个性,注重品牌塑造,将特色文化元素注入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乡村旅游业等产业,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村民增收双赢。”江山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