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聚焦 A03 2024-12-071 2024年12月07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3版:聚焦

文章导航

沃土育“金果”

——浙江大力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沈璐兰

  “这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个国家数字种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5350万元。在各方努力下,高通量基因检测分析及作物解析平台已安装完成,种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及配套设备、种业物联网设备及配套系统等也已完成采购招标。”在宁波市鄞州区国家数字种业(水稻)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现场,该区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负责人李俊婷欣喜地与记者聊起项目进展,“目前项目进度在80%左右,建成后预计制种单产可提升10%,生产能耗降低20%,综合节本增收5%—10%。”

  眼下虽已入冬,然而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依旧热火朝天。“今年以来,浙江聚焦‘两重’‘两新’等重大国家战略决策部署,坚持改革赋能,大力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促使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领域流动,为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夯实基础。”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我省共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935个,总投资6990.8亿元,项目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以项目筑基 点燃“强引擎”

  走进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汤溪镇上堰头村,一座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映入眼帘。这个项目由浙江华泓猪业有限公司投资8.8亿元建设,主体部分已完成,配套设施还在完善中,本月底正式投产,目前已预定5000头种猪。“项目采用智能化现代生态楼房养猪新模式,除采用最先进的除臭工艺外,养殖排泄物的固体部分将通过发酵制成优质有机肥,液体部分则经生化处理达标后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完工后,在选育金华两头乌的同时,我们将引进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猪,实现自繁自养,基础母猪可达到1.2万头,年出栏生猪30万头。”

  将目光转至嘉善中荷数字农业科创示范中心,又可看到一幅未来农业的新图景——以720平方米的面积保障6000亩传统蔬菜基地的用苗量,年出苗量相当于传统育苗量的800倍。这座植物工厂是如何实现全天候高效生产的?透过育苗温室的玻璃,负责人李汝荣指着育苗架上的红光解释道:“立体补光技术可根据植物需求调节红、白、蓝等多种光谱色,营造适合植物生长的光照环境。我们还联合研发全封闭的AI种植系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植物品种生长数据,自动识别克重、判断植物生长状态、配置营养液,并调整内部气候数据预防病虫害,从源头实现高质高效。”

  今年以来,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科技性的现代设施农业生产项目在我省相继落地。谈及落地浙江的缘由,铪科(北京)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万玲表示:“浙江政策支持力度大,创业环境友好、配套服务齐全。未来,我们将以浙江为中心,向华东地区输出装备、人才、运营、管理等资源,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设施农业供应链现代化升级。”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我省已整合资金10余亿元,用于“土特产”、农业“双强”、现代设施农业等建设,撬动社会资本100余亿元。

  以项目促富 跑出“加速度”

  走进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的谢径安传化农创中心,这栋四层楼高的建筑涵盖公共服务、文化交流与乡村创业等多项功能,目前已招引冷链央厨净菜工厂、精酿啤酒加工工坊、蝴蝶工坊自然课堂等近20家农创企业和农创客入驻,其中“80后”“90后”农创客超过一半。

  将时针拨至2021年5月,传化集团与杭州市萧山区“不谋而合”,选中浦阳镇谢家、径游、安山三个村,共同建设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在政企村农合力共建下,截至2024年10月,项目直接带动330余名村民就业,帮助村集体和当地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我们一直坚持科技立村、产业立村,‘两头带中间’。一头发挥传化农业产业优势,搭建科创平台、聚集科技资源,引入了更多农业科技企业;另一头抓销售流通,通过传化企业的市场优势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以此带动中间的生产环节,让农民参与进来,得到实惠和收益。”项目负责人陈科告诉记者。

  念好联农带农“致富经”,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的实施是重要推手。位于江山市峡口镇的华欣湖羊生态示范园是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湖羊养殖基地,目前已建成存栏10万只养殖基地,现存栏6.6万只。这个集原种繁育、肉羊养殖、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屠宰加工及旅游观光服务于一体的项目,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我们通过‘羊来羊回’‘种来种去’‘人来人往’三种模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以‘羊来羊回’模式为例,我们通过银行担保,由政府统一提供标准拼装式羊栏,企业把4月龄小公羊(25公斤重)发放给低收入农户,上门提供饲料和技术指导,低收入农户养殖100天、羊重达到50公斤后,才可出栏。一个羊栏可养10只羊,一年可养3栏,每年可为低收入农户带来户均1.2万元收入。2023年,参与该模式的农户有190户,累计饲养5700只羊,带动农户增收228万元。”江山市农业农村局项目管理科科长刘永贵介绍。

  建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侯崇林则以该市西乡茶叶共富项目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项目建设2000亩茶叶标准地,农户首先可获得每亩每年100元的租金收入,其次可以通过返租获得每亩每年1万元收益,精力允许的还可以参与茶园管理,代管费用为每亩每年1500元,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民增收。

  “重大项目可以通过发挥企业资源和市场优势,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通过稳岗就业,‌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致富能力;还可以通过构建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让村集体经济与农户共同受益。”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项目聚能 “链”出高质量

  “李祖村和后宅街道的稠岩、方塘、岭脚、大傅宅等9个行政村‘集结成团’,打造‘大李祖’共富联盟,并主动向上争取到国家级‘五好两宜’试点项目,获得的10余亿元资金全部用于81个强村富民项目建设。”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方豪龙告诉记者,“通过重大项目建设,李祖村打造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样板,目前‘大李祖’区域内的81个项目正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李祖,已培育220多名农创客,他们正持续为乡村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在日前举办的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上,浦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浦江正着力打造“AI+农光”葡萄全产业链夯基提质项目,计划总投资17.02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农户3000多户,亩均收益达2万元,保底收益1.6万元。

  当前,我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高潮迭起,在政策、资金、科技等多重利好不断叠加之下,各类资源要素持续反哺乡村。从省级层面看,除出台政策外,今年我省还梳理形成了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清单。为强化服务保障,成立了浙江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联合体,建立了“政银保担”风险分担机制,强化金融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的支持。据统计,今年我省已落实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贷款130.8亿元。

  在县域层面,也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如杭州市与多家银行签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推出市级特色农业主体综合保险,提供风险保障资金300亿元;湖州市吴兴区吸引国内外花卉企业到当地投资洽谈,成功签约法国玫昂国际、云南花宏等8个高科技花卉项目,高标准打造华东鲜花交易市场。

  记者了解到,我省已形成并发布2025年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库,共谋划项目3509个,总投资9410亿元,其中2025年度投资1720亿元,项目数量、投资金额较2024年双增加。“浙江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组织协同、要素保障,全系统、全领域、全量化谋划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写好‘强城’‘兴村’‘融合’新篇章,推动农业农村攀‘高’向‘强’。”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