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4-12-071 2024年12月07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帮共体”拓宽共富路

  □本报记者 李松

  构建新型帮扶共同体是省委、省政府着眼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省委农办、省乡村振兴局根据我省多年来开展结对帮扶打下的良好基础,牵头构建新型帮共体,集合省级机关、省内院校、三甲医院、国有企业(含央企驻浙企业)、金融机构、经济强县(市)和民营企业等帮扶力量的成员单位队伍不断壮大,数量从最初的520家扩充到762家。这几年,通过山区海岛县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输转、人才交流,精准对接、协同联动、多方发力,取得累累硕果,有力促进了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

  在新征程上,如何开创新型帮共体结对帮扶新局面,持续拓宽山区海岛县共富路?

  锚定缩小“三大差距”。如今的浙江乡村,村集体有产业、村庄环境美、道路村村通、农房越来越漂亮。然而不可否认,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依然存在,缩小这“三大差距”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在山区海岛县、在农村农民。要把帮扶内容聚焦到缩小“三大差距”上来,进一步整合帮扶力量、迭代帮扶机制、优化帮扶举措,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探索运营富村模式,打造具有山区韵味、海岛风情的和美乡村,努力把我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最大的短板拉长补齐。

  拓宽结对帮扶路径。结对帮扶只有瞄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浙江实施“千万工程”20多年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千万工程”是统筹“三农”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缩小“三大差距”的一剂“良药”。因此,要坚持把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作为新型帮共体建设的总牵引,为结对地区发展谋出路想办法,聚焦当地所盼和组团单位所能,找准帮扶工作“切口”,加大要素资源保障和政策供给力度,拓宽“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路径,将组团帮扶的工作成效切实转变为山区海岛农村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山区海岛县在提升城镇化水平、县城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城乡融合水平等方面潜力巨大,也是孕育发展新动能、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关键所在。因此,要聚焦系统集成,充分发挥省级部门功能和驻村工作组“泥腿子”优势,协同联动引导更多人才、资金、项目、科技等资源向山区海岛县汇聚,形成系统化帮扶格局和资源集聚效应,合力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激发山区海岛县全维度发展跃升的内生动能,走出一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共同绘就“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