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强村公司助农奔共富
近年来,湖州市积极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模式、新路径,形成以强村公司为品牌的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机制。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强村公司392家,营业收入达14.5亿元,利润达2.0亿元,九成以上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80万元。
集约化发展,由扶持型向市场型迭代。发挥强村公司的集聚效应,做大做强公司规模,推动公司市场化发展。一是提升组建层级。破解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整合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资源要素,组建区县级、乡镇级或多村联建的强村公司,实现发展统一规划、资源联动开发、项目共同建设、政策集中扶持、人才共享使用。截至目前,已组建271家强村公司,基本每个乡镇1家。二是提升盈利能力。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竞争“两条腿走路”,支持强村公司承接与其经营管理能力相匹配的环卫保洁、绿化养护等政府业务。鼓励强村公司不断拓展经营范围,结合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资产资源盘活,参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业务承载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盈利能力全面增强,2023年经营利润突破200万元的强村公司有35家。三是注重模式打造。围绕劳务派遣、乡村经营、物业服务、资产盘活、工程承揽、产业发展等方面打造六大强村公司典型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强村公司壮大实力,不断深化集体经济经营机制创新,持续擦亮湖州强村公司品牌。
共享化带动,由增收型向共富型跃升。坚持共建共享,通过完善公司增收共富带动机制,全面释放强村公司发展红利。一是增强带动增收能力。探索建立强村公司与各类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村+村+企业”“村+村+镇+大户”“村+村+家庭农场”等模式,共建共管共享经营项目,实现村均投资回报20万元以上。二是增强就业增收能力。加大公司对本地劳动力的吸纳力度,由各村党组织负责建立本村工程建设类、服务类可用劳动力清单,重点选用本地能工巧匠、施工队成员等关联行业的技术人才,交由强村公司安排,带动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劳动力人均年就业增收2万元以上。三是增强联结增收能力。构建紧密型联农带富机制,推行“两入股三收益”等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户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探索实施低收入农户持股强村公司项目计划,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年增收1600元。
规范化推进,由松散型向制度型转变。从管理模式、监管方式、退出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强村公司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一是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强村公司组建程序、重大决策、财务管理、利润分配等管理体制,明确强村公司组建程序、管理架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在强村公司任职等情况,实现强村公司“三会”制度(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全覆盖,会计业务全部纳入乡镇(街道)“三资办”监管。二是强化风险监管。建立内部控制、政府监管、部门监督、审计巡查等闭环监管体系,落实强村公司每年开展资产清查核实和财务会计报告审计制度,确保公司财务状况按时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公示,按规定接受纪检巡察组织的监督和巡察办的延伸巡察。三是强化清理整顿。提升强村公司组建质效,推进规范开展融资贷款、资金出借、收益分红,清理、整合、注销一批小而散、小而乱、重复设立的强村公司,2023年全市已清理注销35家经营效益不高的强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