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 式
![]() |
◆ 果树避雨设施栽培模式 ◆
该模式主要通过搭建避雨大棚等设施,合理安排盖膜、揭膜时间,并配套树体改造、温湿度管理、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等技术,实现有效避雨,达到降低病害和水土流失、提高坐果率、减少裂果、提高产量、提早产期等目标,对提升水果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显著。该技术一直被列为我省种植业主推技术之一,适合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推广,目前已在葡萄、杨梅、枇杷、柑橘、梨、樱桃、火龙果等果树上广泛应用,2023年全省示范推广约44万亩,主要在嘉兴、金华、台州等地应用。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果品优质果率增加20%以上,精品果率增加5%以上,其中杨梅设施促早栽培亩均产值达6万元以上,网室避雨栽培亩均产值8000元以上。
◆ 溪流性鱼类生态养殖模式 ◆
该模式是在传统流水养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帆布池流水养殖、微咸水池塘养殖、稻-溪鱼综合种养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养殖品种以光唇鱼和马口鱼为主,利用圆桶、帆布池、池塘、稻田为养殖载体,通过投喂配合饲料,保持水质稳定,水体溶氧充足,提高产量和养殖效益。该模式有效拓展了溪鱼的养殖场景,不仅缓解了山区土地资源紧缺的难题,同时也为平原河口地区乃至盐碱地区开展溪鱼养殖奠定了基础。作为我省主推技术之一,目前已推广溪鱼养殖面积1.32万亩,亩均效益可达1.8万元。
◆ “两稻一虾”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
该模式集成小龙虾繁养分离技术、集中壮秧培育钵苗机插技术、肥力调控种植技术为一体,突破双季稻和小龙虾生长期重叠技术难题,亩均粮食产量860公斤、收益8962元。与传统种植区相比,由于小龙虾摄食害虫虫卵,产生的排泄物和残饵增加了土壤肥力,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冬闲田充分利用。田块为无沟坑式,采用帆布埂或传统土埂,不占或少占耕地面积,适宜种植短生育期的早晚稻品种。主要应用于冬季气温较高的双季稻种植区,水面结冰时间不宜超过15天,以期更早上市小龙虾,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在温州已推广1036亩,对地区稻虾综合种养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 池塘内循环“跑道”养殖模式 ◆
该模式在池塘中圈出3%-5%面积(每条跑道搭配7亩-10亩的外塘),依据池塘形状、风力走向选用砖混、玻璃钢、不锈钢等材料建立流水养殖鱼跑道。跑道前端配以气提式增氧推水,末端建立废弃物收集处理等设备,同时配备增氧、监测与报警系统等设备进行高密度流水养殖,可增产20%-30%,实现绿色环保、产量增加、品质提升。适养品种包括加州鲈、草鱼、鲂鲌、花鲈、龙胆石斑鱼、金鲳等。淡水外塘可适量放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海水外塘可放养贝类等以达到生态净化作用。截至2023年底,我省已建成“跑道”1248条,居全国前列,其中海水“跑道”62条,位列全国第一。2017-2021年,我省“跑道”养殖销售额新增3.4亿元,利润新增1.26亿元,带动经济效益2.4亿元。相关推广成果获2020年度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技术推广类)一等奖和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推广合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