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浙”里土猪 B04 2024-08-311 2024年08月31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B04版:“浙”里土猪

做足“土”字 做亮“特”字 做强“产”字

——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解读《浙江土特产·地方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金华“两头乌”

  宁海岔路黑猪

  嘉兴黑猪

  兰溪花猪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浙江土特产·地方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对《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

  问:《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决策,我省聚焦浙江土特产·地方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集成政策措施,强化落实工作举措,推动我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畜牧业“土特产”提质提速发展,探索我省乡村“土特产”培育提升新路径。

  问:《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行动方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总体要求。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按照“保护资源、培育优势、做精特色、全链发展、优质供给、品牌营销”的理念,做足“土”字、做亮“特”字、做强“产”字,加快推进地方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底,力争地方猪年饲养量达到130万头,产值达到100亿元,建成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地方猪产业链2条。培育形成地方猪优势产业带和“浙江土猪·地方猪”系列品牌。

  (二)工作举措。

  一是做强种业,做优特色资源。

  强化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建立完善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和体系,开展地方猪资源保护、鉴定和监测等工作。对承担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任务的单位,按60万元/品种标准予以支持。

  加快现代化地方猪保种场建设。改善提升保种基础设施设备,加快推动建成省级保种场。支持地方新(改)建地方猪保种场(种猪场),对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按不超过500万元/个标准予以支持。

  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加快应用育种新技术,力争1-2个新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对承担国家生猪性能测定任务的单位,按200元/头标准予以支持。支持地方开展地方猪良种繁育基地、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对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按不超过200万元/个标准予以支持。

  二是“六化”引领,提升产业质效。

  支持推进地方猪现代设施养殖。支持多层养殖等高效集约、绿色环保的现代畜牧设施,对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按不超过300万元/个标准予以支持。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政策,年度贴息比例不得高于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70%且不得超过2%,单个单位获得的贴息资金不超过200万元。

  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推广应用“两化”等技术规范、养殖模式。支持申报实施相关科技转化应用项目开展绿色健康养殖研发攻关。“两化”数字标识等信息通过“浙食链”等平台展现。

  强化疫病安全防控。加强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和净化力度,推进创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猪伪狂犬病等净化场,对通过省级及以上评估认定的,给予适当支持。

  三是全链发展,推进集聚集群。

  培育产业集聚区。突出产业集聚融合、延链补链,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持地方猪浙系畜禽产业集聚区建设,符合政策要求的按每县(市、区)不超过1500万元标准予以支持。

  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地方猪产业布局,争取中央部委相关产业发展项目支持,整体推进提升发展,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地方猪“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

  提升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水平。鼓励支持制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支持开展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屠宰分割分拣、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配送等建设。支持申报创建省级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和冷链物流园区。

  四是品牌赋能,塑造竞争优势。

  强化龙头引领带动。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年出栏万头以上养殖场1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肉制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发挥龙头优势,带动小散户融入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产业共富。

  培育擦亮特色品牌。鼓励支持申请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造“浙江土猪·地方猪”系列品牌。推进“浙农码”赋码。支持申报“品字标浙江农产”培育企业库和创建“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以及“金华火腿”等入选历史经典产业。

  做优做长营销体系。鼓励“走出去”拓展营销网络,培育扩大消费群体。支持企业参与各类会展、利用农博平台等,与新零售头部企业、餐饮协会、连锁商超等对接合作,开拓新零售渠道和新销售模式,拓宽线下线上销售渠道。

  (三)组织保障。

  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多方参与、分工协作、合理推进的工作机制。省市县协同推进,努力形成地方猪产业发展“一盘棋”格局。

  强化要素保障。统筹规划、有效保障地方猪产业发展用地。支持集约高效设施养殖,依标依规开展环评和治污,推进资源化利用与截污纳管相结合。创新优化金融保险服务。

  强化项目支撑。系统谋划、储备建设一批重点项目,跟踪推进落地落实。运用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激励、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产业基金等政策,扩大有效投资。

  强化保护监管。建立健全地理标志和区域公用品牌保护机制。依托“浙农牧”“浙食链”等平台,构建全产业链溯源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强化氛围营造。凝聚各界共识,加大宣传引导,营造地方猪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整理

  新闻链接:

  关键词解释

  浙江地方猪主要品种:金华猪、嘉兴黑猪、岔路黑猪、皖浙花猪(淳安花猪)、北港猪、嵊县花猪、兰溪花猪、玉江猪、龙游乌猪、仙居花猪、碧湖猪等。

  “六化”: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

  “两化”:兽用抗菌药减量化、饲料环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