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4-08-311 2024年08月31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永康藏好姜

  □本报记者 李松 

  “日食三钱五指姜,到老不用开药方。”这是在永康当地口耳相传的民谣。

  五指岩生姜盛产于永康市唐先镇中山五指岩风景区一带,已有1000余年栽培史。这种生姜姜球丰满,排列紧凑,色泽金黄,姜香味浓郁。嫩姜爽脆、纤维少、辣味淡,老熟姜则质地致密、纤维多、辣味浓。

  近日,记者走进五指岩生姜主产区永康市唐先镇三合村,探寻这款植根于乡土的地道美味。

  刚进村,一股沁人心脾的姜香就扑面而来,只见姜农们正从地里拔出嫩姜装入箩筐。“今年收成不错。我们这里土壤肥沃,适合生姜生长,种生姜施的是农家肥,不喷农药,纯天然无污染。我们经常用自家种的生姜炒肉片、炖土鸡、煮溪鱼,味道可香了。”正在地里劳作的姜农黄发明告诉记者。

  “好山好水出好姜。永康四季分明,土壤、光照和温度都适合生姜生长。”永康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红星告诉记者,永康市先后出台了《五指岩生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关于扶持现代农业发展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有力促进了五指岩生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目前,全市五指岩生姜种植面积大约有1500亩,年产量3000多吨,产值达4000多万元。

  “现在正是嫩姜收获的时候,等到立冬过后,就轮到老姜上场了。这几年,五指岩生姜的收购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公斤20元左右,按照亩均产量1500公斤算,每亩收成有3万余元。”三合村党支部书记董红阳告诉记者,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姜农的补助力度不小,加起来每亩有1000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姜积极性。

  为了打通五指岩生姜的销路,董红阳牵头成立了永康市安坑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向村民收购生姜,并联系配送公司,统一标准、统一包装,源源不断把大山里的生姜销往山外,送上老百姓餐桌。2016年,五指岩生姜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这块“国字号”招牌让五指岩生姜的销路不断拓宽,当地农民不再为生姜卖难而担忧。

  五指岩生姜凭借优越的品质,成功入选金华市十大名菜之一。目前,永康市致力于延伸五指岩生姜产业链,开发了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姜茶、姜糖、姜片、姜粉等,销往国内外,广受消费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