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科技 A05 2024-07-201 2024年07月20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5版:科技

文章导航

面对连续晴热高温天气

这些技术措施很重要

  近期,全省气温不断攀升,大部地区最高气温达到36℃至39℃,有些地区甚至突破40℃,多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据省气象部门预测,未来7天全省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当前,正值“双抢”农忙时节,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农业防高温技术措施》,指导农民做好应对工作,努力夺取农业丰产丰收。

  种植业

  ◆ 水稻 ◆

  坚持科学灌溉。对当前处于分蘖期的单季晚稻要注重搁田控苗,成熟期早稻要保持田块干燥,其中晚熟早稻要湿润灌溉,已移栽的连作晚稻要薄水灌溉,防止盲目漫灌。

  统筹调配水资源。加强与水利部门配合,统筹农业生产用水与其他用水关系,积极协调配置农业生产用水。做好稻田沟渠维修、清淤工作,减少漏水损失。

  抓好补种改种。对因干旱造成成块枯死的田块,抓紧补种连作晚稻,或改种旱粮、蔬菜等作物,防止出现荒芜。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对口药剂及时防治,重点防治二化螟、白叶枯病和其他虫草害。

  ◆ 蔬菜 ◆

  采取降温措施。设施蔬菜可加盖遮阳网遮光降温,提高通风口加大通风换气;露地蔬菜提倡用稻草或作物秸秆覆盖畦面,降低土温、保水保墒。茭白田可通过提高水位促进降温。冬瓜等可在果实表面盖草防灼伤。

  加强肥水管理。千方百计抗旱保苗,宜在早晨低温时段进行灌水。山地蔬菜采用“微蓄微灌”系统,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保障蔬菜生长肥水供应,必要时在早晨根外追施叶面肥,提高抗逆性。

  加强病虫防治。及时清理田间残枝败叶和落花落荚,并进行处理;合理应用天敌防控等技术减少虫源;综合运用杀虫灯、昆虫性诱剂、色板诱杀及防虫网隔离等物理防控措施,减少豆野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蓟马等害虫危害。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害虫低龄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在早晨或傍晚喷药,避免中午高温时段喷药,注意交替用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及时清园换茬。采收结束后及时清园,可利用当前晴热高温天气,采取高温闷棚、灌水洗盐、土壤消毒等措施,控制病虫害基数。植株残体、秸秆等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可因地制宜采取粉碎发酵堆肥、适量还田、旱地园地畦面覆盖等措施。合理安排下茬作物,提前整地作畦,施足基肥。

  抓好育苗管理。重点做好苗床和直播田块苗期的降温、保湿、防病虫等保秧苗工作。茄果类、甘蓝类、芹菜等蔬菜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有条件的采取催芽室催芽或高温冷库催芽出苗,可采用微喷灌技术降温、增湿,并加强水分管理。出苗前全天覆盖遮阳网降温,出苗后早盖晚揭。秧苗定植前一周进行渐进式高温炼苗。选阴雨天气或在早晚温度低时,提前覆盖遮阳网,适期定植促成活。

  ◆ 茶叶 ◆

  及时灌溉。有灌溉条件的茶园在早晨或傍晚时采用喷灌、滴灌、浇灌等方法进行灌溉,每次尽量灌足浇透;灌溉条件差的,应千方百计调度水源取水灌溉。

  遮阳降温和行间覆盖。可搭盖遮阳棚架,棚架离茶蓬面50厘米以上,棚架上覆盖遮阳网,避免阳光直射、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少蒸发,切忌直接覆盖于茶蓬上。幼龄茶园做好茶树行间覆盖,降低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茶树高温抗逆能力。行间覆盖以不见土为原则,材料可用无纺布、稻草、绿肥、豆科作物等。

  暂停有关生产作业。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时,暂停采摘、打顶、修剪、耕作、施肥和除草等农事作业。

  灼伤茶树的树势恢复。高温缓解、土壤湿润后,轻度或中度受灼茶树可不修剪,以留枝养蓬,重度受灼茶树应及时在枯死部位以下1—2厘米处修剪,修剪后加强肥培管理,做好秋茶留养。

  ◆ 水果 ◆

  有序灌水。有喷灌、滴灌条件的果园,在土壤出现缺水时及时灌水,保持土壤适当含水量。灌水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以土壤湿润而不积水为度。严重干旱后不宜进行漫灌,通过喷灌、滴灌逐渐增加土壤水分,避免伤根。没有喷滴灌条件的果园,漫灌后及时排掉沟中积水。

  地表覆盖。可采用树盘或行带覆盖,有条件的全园覆盖,厚度在15厘米左右。覆盖物可选秸秆、稻草、砻糠、木屑或割下的果园生草,提高土壤保水力,增加土壤通气性。

  树体遮阳。受阳光直射的主干和大枝用稻草、山草或报纸等包扎,或喷涂石灰浆等,防止日灼曝皮;有条件的果园特别是还有果实的果园,可用遮阳网覆盖树冠,减少阳光直射,预防叶片、果实日灼。

  适当减轻果树负载量。严重干旱又缺乏足够水源的,要摘除果实,以保树为主。及时疏除果树的病虫果、劣果,减少水分消耗。

  ◆ 中药材 ◆

  科学灌水。白术、玄参、桔梗、益母草、白花蛇舌草、紫苏、生姜、温郁金等中药材基地,在早晨或傍晚温度下降时引水浇灌,采用畦沟灌跑马水,勿全田漫灌。

  修剪降温。金银花、栀子等中药材,可对植株进行修剪,调整树形结构,减少叶片水分蒸腾。

  遮阳覆盖。对铁皮石斛、三叶青、黄精、白及、重楼等喜荫中药材采,要加盖遮阳网,减少阳光辐射,达到降温、保湿的作用。同时,早晚雾喷水,并适当延长喷水时间,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田间温度,创造适宜生长的环境。

  树盘覆盖。对未封行的厚朴、银杏等木本药用植物,用秸秆、杂草、绿肥、甘蔗渣等覆盖树盘,覆盖物应离树干10厘米左右、厚约10厘米。

  田间管理。适当施用有机肥,追稀肥,不可使用浓缩肥,以防气温过高烧毁植物叶片及心芽。

  ◆ 食用菌 ◆

  适时制棒接种。提倡用冷凉水拌料,基料含水量要适中,筒袋规格15×55厘米的黑木耳料棒重量以1.6公斤为宜。拌料后及时装袋灭菌、防酸化,尽量在2小时内灭菌。菌种使用前做好质量检查,接种安排在早晚时段气温较低时进行,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

  遮阳降温、通风发菌。选择适宜的越夏场所。室外越夏应在棚外加盖遮阳网,加强通风降温;室内越夏应选择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底层房间养菌。同时,要做好发菌场所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遮阳降温,加强通风。采用遮阳喷淋或湿帘或轴流风扇或引入跑马水降温。加强发菌场地通风,通风换气散热应在早晚进行。减少菌棒搬动,加强刺孔管理。尽量少搬动菌棒,推迟刺孔放气。确需刺孔放气的,选择在早晚时段分批少量进行。同一发菌场地,分批进行菌棒刺孔,防止高温烧菌。及早做好菌棒散堆、排场。选择室内或室外通风散热好的场所完成散堆、移堆,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振动菌棒,并安排在早晚时段进行。

  处于出菇阶段的,加强通风降温,防止高温减产;有控温设施的,适时通风,防止品质下降。

  畜牧业

  做好通风降温。控制栏舍内环境温度,做好猪栏禽舍遮阳通风,有条件的在栏舍顶部搭建遮阳棚或盖上遮阳物,减少热辐射;早晚打开门窗通风,并尽可能采用舍顶喷水、活体喷雾和安装湿帘等办法降温。养殖场周边可种植绿色植物,以增湿降温,调节环境小气候。

  加强饲养管理。控制饲养密度,合理安排畜禽运动时间、饲喂时间与饲喂次数,非密闭舍最好在早晨及傍晚喂食,避免畜禽热应激。适当降低饲料中能量饲料比例,提高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可添加小苏打、氯化钾和维生素C等,以增强畜禽耐热能力。保证饲料新鲜度和适口性,防止饲喂霉变饲料。保证充足清洁饮水,饮水中可适量补充食盐、碳酸氢钠等电解质。及时清除粪便和垫料,清扫垃圾,减少臭气产生。

  加强疫病防控。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对超过免疫保护期或未进行免疫的,尽快补免,坚决消灭免疫空白点。做好畜禽栏舍清洁卫生和预防消毒工作,防止疾病传播。饲养管理人员应加强巡查,重点预防肠炎、高热症等夏季常见病。对死亡畜禽,严禁随意乱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抓好安全生产。做好极端天气灾害的防范工作,定期检修圈舍及设施设备,加固围栏网。加强对在建养殖场的高温施工作业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针对可能出现的拉闸停电情况,应及早备好发电机,并主动与当地供电部门联系,做好应急预案。

  渔 业

  科学调节水质,降温、增氧、改底并行。提高池塘水位,降低下层水温,周期性加换水,改善水质条件;池塘新注水时开启增氧机,避免局部水质温度、pH值等相差太大引起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高温下延长增氧机开启时间,既增氧又调节上下水层温度差;采用遮阳网、反光膜隔热降温等物理降温措施对养殖动物进行保护;高密度养殖池塘、两年以上未清淤的池塘等尤其要注意定期改善底部环境,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保持良好水质。

  合理投喂起捕,预防疾病突发。根据环境与摄食情况灵活投喂,避免投喂过量导致水体变质,极端高温天气下不投饲;在夏季高温下,及时对商品规格养殖动物开展起捕,降低池塘密度,做到高产高效;定期采用生石灰、漂白粉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预防病害发生;加强巡塘管理,对养殖动物的活动、摄食与体色情况进行详细观察记录,以应对突发病害发生;及时打捞养殖动物死亡个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随意丢弃,及时对消毒人员及打捞工具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