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4-07-201 2024年07月20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浙”里农业何以更“智慧”

  □本报记者 李军

  浙江是数字经济先行地,发展智慧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基础。早在2003年,浙江就启动建设“数字浙江”的战略部署,智慧农业发展由此一路高歌猛进,涌现出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典型成果案例,不仅在国内声名远扬,更在国际展会上崭露头角。尤其是近两年来,浙江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以创建全国唯一的省部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为契机,部署实施智慧农业“百千”工程,创新开发“浙农码”,有力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让“浙”里农业有了更多“智慧范”。

  赋能效应凸显。2023年,浙江印发《浙江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数字化基地—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为路径,首创“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技术模式,逐步构建起“数字+设施+机械”的智慧农业发展体系,实现种养环境高精度控制、技术装备高水平集成、优质产品高效化生产,智慧农业的赋能效应不断显现。同时,浙江还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越洋,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智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省农村地区网络零售额4318.4亿元,同比增长8.2%。

  典型示范引领。智慧农业发展,离不开典型示范引领。浙江大力支持智慧农业科技攻关、技术推广应用、创新平台建设,落地了一批智慧农业项目,总结了一批智慧农业样板,推介了一批智慧农业主体。目前,浙江已提炼出智慧农业十大模式,汇编三大类27个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成果案例,9个项目入选2023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一。如今,全省已创建数字农业工厂(基地)417家,培育未来农场33家,智慧农业建设的蓝图正逐渐变为实景图。

  服务“智慧”集成。发展智慧农业,关键在于提供全链条服务。2020年11月,浙江重磅上线“浙农码”,逐步推动“三农”领域一码覆盖、乡村服务一码集成、业务管理一码监测、品牌价值一码提升。目前,“浙农码”已接入20个省级应用、90个地方应用,汇聚各类涉农服务283项,累计赋码用码量超5.4亿次,初步实现码上功能聚合。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还在10个县创新开展“浙农码”赋能公用品牌行动,为农产品打上“数字身份”,提升品牌价值。如“安吉白茶”依托“浙农码”应用,溢价率达到14%,有力助推当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放眼全国,智慧农业发展可谓是百舸争流、追兵渐近。根据全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暨“浙农码”部署推进会的部署要求,我省正向“智”而行,快“码”加鞭,持续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和“浙农码”运用向更高能级跃升,全力争创全国智慧农业引领区,为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贡献更多数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