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夏”新“丰”景
□本报记者 李军
昨天是夏至节气。近段时间来,从浙北平原到浙南山区,夏收、夏种、夏管一派繁忙景象,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丰收新图景全面勾勒。
连日来,浙江各地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多点发力,攻坚克难稳面积,千方百计提单产,扎实推进“三夏”生产工作。据省农业农村厅业务调度数据显示,当前,全省粮油生产稳中有进,夏收粮油再获丰收,早稻种植面积稳步增加,秋粮播种进展有序。那么,在推进“三夏”工作中,浙江有哪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新实效?
下好政策“及时雨”。推进“三夏”生产,既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耕耘,也离不开各项政策要素的强力保障。早在今年5月,省农业农村厅就印发了《关于切实抓好“三夏”生产工作的通知》,对抓好今年“三夏”生产工作作出明确要求。近两个月来,浙江切实发挥好已有政策优势,进一步落实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包片指导督促粮食生产工作制度,压茬推进夏收夏种,持续抓好机收减损,全力确保农机跨区作业通行通畅,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今年夏收期间,全省共组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243支,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2500余份。全省小麦、油菜收割进展顺利,6月中旬全部收割完毕。
巧用科技“新农具”。“三夏”生产,抢的是时间、更是效率,必须提升科技“硬实力”。浙江持续推进农业“双强”行动,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大幅提升防病治虫、施肥施药、夏播夏种等田管种植效率,促进节本增产,让农民种田更轻松。夏收期间,全省共投入联合收割机5360台、烘干设备5317台套,诸多涌现在田间地头的新机具,其效用令人眼前一亮;遍布全省的百余个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一条龙”助力耕、种、管、收、储,周边农户只要“点单”即可呼叫帮手,“一站式”享受现代化农事服务……放眼浙江沃野,科技助力、数字赋能,让这个“三夏”新意更浓,也为端稳端牢“浙江饭碗”增添了更多动力和底气。
打好防灾“主动仗”。浙江自6月9日入梅以来,大雨暴雨一直在浙中南一带控场,给当地推进“三夏”生产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为统筹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梅雨期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通知》,启动每日工作调度机制,并主动与省气象局对接,加强与应急部门会商,通过农民信箱发送预警、提醒短信。同时,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紧密结合“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持续开展防汛备汛检查排查,实地指导服务农业主体,全力降低农业因灾损失。
盈车嘉穗、穰穰满家。“三夏”涉及夏收、夏种、夏管,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辛勤耕耘。时下,浙江正落实落细“三夏”生产各项关键措施,为确保全年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