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对策建议
![]() |
磐安云峰茶生产基地 |
□陈淑娇 王志江 蒋健佳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近年来,金华市坚持高效生态农业强市战略,努力探索“地标”富农新路径,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将金华佛手、兰溪杨梅、浦江葡萄等土特产打造成一张张靓丽“金名片”,变身一个个富民大产业,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成效做法
金华市依托丰富农业资源,深入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着力打造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目前,全市有2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数量居全省首位,直接带动10万农户增收50亿元,辐射拉动二三产值超百亿元。
一、强化引领明方向,夯实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根基。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科学谋划和政策支撑,相继出台《金华市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奖励政策》等扶持政策,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强化品牌引领。精准提炼地理特质与文化精髓,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合作社等核心主体,先行引领品牌化建设,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带动中小型农户一体化经营。三是强化基地引领。以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为依托,全力抓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兰溪杨梅、磐安云峰、箬阳龙珍茶等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先后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成功创建浦江葡萄、磐安茭白、婺州蜜梨、武阳春雨茶4个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二、聚焦产业抓重点,激活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动能。一是聚焦传统产业。立足八婺大地传统农业产业,按照“扶持一批、培育一批、巩固一批”的发展思路,摸清农产品数量、类型、底数,遴选重点培育对象,相继建立磐安红爪姜、婺州茉莉花茶等31个品种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储备库,依托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做足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现代产业、效益产业转变的“大文章”。二是聚焦优势产业。采取“组织化、规范化、市场化”运作方式,做长做优产业链条,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引领区域优势产业升级发展。三是聚焦特色产业。加强资源要素整合,拓宽产业渠道,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提质增效,增强特色产业发展动力、活力和竞争力。
三、把好关口出实招,构建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纽带。一是把好安全关口。划定地理标志农产品核心区域,设置品种准入、农药化肥、污水排放等入区门槛,形成地标农产品管理体系,确保地标核心区的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果品品质名副其实。二是把好品质关口。支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冷链寄递体系,着力解决农产品保鲜期短、损耗大、品质下降等问题,使产地好产品转化为消费者口中的“好味道”。三是把好防伪关口。明确“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目标要求,加强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和标志使用监管,重拳打击商标侵权假冒、恶意抢注、违法商标代理等行为,打通地理标志农产品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针对混淆、冒用地理标志的违法行为,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每年组织开展打假治劣专项行动50余次,市县乡三级一体推进追溯码规范使用。
对策建议
金华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自然生态和资源禀赋多样,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对于发展乡村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政策供给,持续深化要素保障。一是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扶持发展政策,重点选取一批基础好、带动强、效益高、潜力大的地标农产品开展示范建设,并在资源配置、项目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二是统筹规划布局。坚持全市“一盘棋”发展理念,制定具有延续性和针对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坚持走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搭建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核心的区域公共平台、企业平台和产品平台,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与乡村振兴统筹融合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集聚,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新功能。三是健全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研发、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配套服务,健全行业标准、技术支撑、创新研发、检验检测、电商销售、人才培养等立体化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定期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监测和评估,对企业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动态、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引导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确保地理标志农产品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二、推进产业振兴,全面提升发展能级。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调整种养区域,推广“地理标志农产品+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生产模式,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结构。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完善集生态种养、品质控制、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等于一体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通农产品加工技术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积极构建“大而长”“大而强”的链式发展新格局,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价值链。三是打造产业集群。结合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策划包装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项目,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通过土地租赁、入股、托管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打造有特色、有优势、有技术的产业集群。探索建立“广连农户,服务共享,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订单种植、统购统销等方式,调动当地农民参与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积极性,增强产业集群发展合力,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效对接,真正形成壮大一个产业、激活一片区域、带动一方农民的生动局面。
三、立足地方特色,着力打造“金”字招牌。一是严格品质管控。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为主线,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让地理标志农产品既要产得出,更要产得优。严厉打击仿冒、盗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为,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全面提高安全监管效能,确保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过硬、信誉良好。二是加强宣传推广。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资源,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解读地理标志农产品,支持地理标志企业或相关行业协会参加各类展销活动,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打造品牌样板。坚持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建立品牌发展机制,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发展局面,共同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完善农业品牌体系,积极推进“专销柜”“放心店”建设,发展对外贸易,全面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打造一批传得开、记得住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乡土品牌样板。
作者单位:金华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