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典型 B02 2024-03-161 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B02版:典型

文章导航

“小番茄”托起“共富梦”

这里的番茄别样“红”

工人在苍南直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摘番茄。

  □本报记者 周文佳 文/摄 

  位于我省沿海最南端的苍南,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其独特的气候造就了番茄“秋天定植、翌年春夏采收”的独特种植模式。苍南不仅是我省番茄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也是全国主要番茄生产基地之一,有着浙江“番茄王国”的美誉。

  近年来,苍南县通过深度规划番茄全产业链发展图谱,建立完善综合服务体系,集中打造出3.5万亩种植基地和灵溪、藻溪、马站核心产业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6.4亿元,解决1.3万人就业,带领6000多农户抱团致富。番茄已成为苍南县名副其实的“共富果”。

  苍南的番茄为什么这样“红”?近日,记者前往该县一探究竟。

  从“芯”开始提品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苍南县通过品种引进和优化,有效推动番茄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苍南县沿浦湾家庭农场,一颗颗番茄又大又红,让人垂涎欲滴。“我们现在主种的番茄品种是‘大红金迪366’,不仅耐寒性强,还产量多、口感好,适合批量生产。”农场负责人潘德安表示,选对品种就成功了一半。该农场早期种植的番茄,存在不耐储运、抗病性较差、产量不高等问题,后来他们推出了“粉彩5号”番茄,该品种以其独特的粉色外观、优良的口感等,成为市场上备受欢迎的番茄品种之一,曾获得2021年省、市级精品番茄评选一等奖。

  “在番茄选种这条路上,我们一直在探索。”据潘德安介绍,去年他试种了5亩果蔬两用型口感大番茄,这种番茄以绵甜的口感获得了市场认可;试种的“雪山铁球”品种还荣获了今年温州市精品番茄金奖。

  “品种选对了、品牌打响了,销售自然也不用愁了。”潘德安说,去年,他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周边乡镇生产的西红柿300余吨,带动30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年销售额达200万元左右,农户收入大幅增长。

  沿浦湾家庭农场只是苍南县优化番茄品种的一个典型代表。据苍南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经济信息与宣传中心主任吴正鹏介绍,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苍南的番茄品种一直在迭代升级。“借助浙江番茄新品种大会平台,近年来,我们累计征集国内外优秀番茄新品种1000多个,遴选推广‘巴菲特’‘红凯瑞七号’等番茄新品种30多个,番茄品种结构持续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苍南县还引进福建意达、杭州四维等国内优秀种苗企业及植物工厂,全县年番茄育苗能力已达8000万株以上,除了可满足本地种苗供应以外,还向周边辐射,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番茄产业“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科技赋能促发展

  乘着数字产业发展的东风,苍南县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传统产业,推动番茄种植更高效、管理更智慧、产量更高、品质更优。

  在苍南县恒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番茄园内,理事长施成论正操作着手机,“你看,要想知道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等数据,看一下手机就行了,而且还能用手机远程遥控,为番茄浇水、施肥,特别方便。”说到番茄园采用的新科技,施成论打开了话匣子。据他介绍,合作社采用温湿度远程监控、水肥一体化、番茄与水稻轮作、补光增产等技术,有效推动番茄产业优化升级,每亩节约生产成本1600多元,辐射面积达1300多亩。

  来到灵溪镇灵海村的直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发现,这里的番茄住上了智能一体化大棚,棚内一垄垄番茄植株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该合作社通过引入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各个大棚水肥、卷膜、给药等环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会根据作物所需最佳生长环境指标要求,自动调整环境因素,从而达到提高番茄种植效率的目的。”农场负责人朱直勇表示,农场若想成规模,不仅要“会种”,更要“会管”,特别是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及时、合理设置生长环境。农场能达到这些要求,智慧农业功不可没。除此之外,该合作社还采用高压弥雾施药技术,提高施药效果、降低药物残留,确保番茄品质安全。

  据灵溪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灵溪镇是苍南县番茄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之一,种植面积占全县三分之一以上。为推进农业现代化,镇政府大力支持种植户申报“苍南设施大棚改造提升项目”。2023年,灵溪镇有11个设施大棚改造提升项目立项,目前已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233.59万元。

  吴正鹏介绍,苍南县已集中打造万亩标准化番茄生产基地,其中2023年投资3400万元,改造提升宜机化番茄设施大棚1165亩。“通过引进示范番茄全自动播种机、番茄移栽机、高压弥雾施药系统等新型农机装备,实现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番茄提质增效。”吴正鹏说。今年,该县还被列入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设施种植类)创建名单。

  产业升级增活力

  苍南县逐步形成番茄全产业链,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南藻溪镇丁岙村的苍南番茄分拣中心,记者看到,番茄分拣工作已实现全程自动化,上机的番茄先“排队”经过称重、视觉识别、糖度检测3道环节,然后经过智能“选美”,自动分拣出精品、一品、二品3个等级,最后进行分级包装、分类定价。

  “利用分拣技术,可高效地得到口感与卖相双保证的好果品,符合大型商超的上架标准。从这里出去的番茄,售价比市场批发价要高一倍。”苍南番茄分拣中心负责人郑翔说,该分拣中心还实现番茄检测、分拣、包装、仓储、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并与营销平台、商超对接,实现番茄产业溢价增值。目前,该中心日分拣能力已达100—150吨,惠及农户200多户。

  据郑翔介绍,今年下半年,苍南番茄分拣中心还将增设科研工作站,邀请科研专家研制果酱、果汁、番茄挂面等食品,进一步提高苍南番茄产业附加值。

  吴正鹏表示,下一步,苍南县将依托马站作为全省唯一具有南亚热带气候特征的地理单元优势,规划建设马站农博产业功能区,争取全国性、综合性农展会永久落户,吸引番茄产业资源要素集聚,进一步打响苍南番茄品牌知名度。除此之外,苍南县还计划建设1—2个番茄主题乐园,将番茄生产与科普、历史、科技相融共生,汇聚成“体验经济”,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