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浙江番茄 B01 2024-03-161 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B01版:浙江番茄

文章导航

番茄产业看“浙”里

扬“番”再起航

  □本报记者 杨怡

  翠萼黄花艳色裁,红衣圣女届时来。色艳味鲜、营养丰富的番茄,一直是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肴和重要的特色鲜食水果,也是我省重要的蔬果主导品种。

  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番茄的生产和销售也悄然发生改变。曾经餐桌上的“出勤王”,既面临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机遇,也面临需求转变、产业升级带来的全新挑战。

  日前,记者探访省内多个番茄生产基地,看“红衣圣女”从田间到市场各环节如何升级?通过品种搭配、技术创新、品牌塑造等,我省如何进一步提升番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品种培育辟新路

  说起番茄,相信不少人尤记得,儿时那盘冰镇糖番茄的甜蜜滋味,那时的番茄是只能在春夏季节吃上的时令蔬菜。而如今,番茄不仅从卖一季变为了卖四季,更是从餐桌延伸到了果盘。

  这些变化源自番茄新品种的培育以及设施大棚的推广。

  “你看到的这个大棚,里面试种了30多个水果番茄新品种。”走进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家圆农场的连栋设施大棚,负责人陈善忠便对记者说,家圆农场自2017年与省农科院开展试种合作,8年间,已试种了多个优质番茄品种。“从最初的‘浙樱粉’‘桃心’等几个品种,扩展到现在的几十个品种。”陈善忠说。

  以家圆农场2020年试种的“酸甜果”为例,经过几年的品种改良和试种,根据“酸甜果”果子特点,如今已分离出多个旁系品种,相比于前几年,不仅产量有所提升、价格更亲民,市场接受度也更高了。眼下,家圆农场又开始筛选今年的试种品种,预计7月就能正式试种。

  正是像家圆农场这样的持续努力,我省番茄品种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在抗病、抗逆性和产品品质上显著提升,形成了“浙杂”“浙粉”“杭杂”“瓯秀”等一系列品种,自主培育品种的数量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2023年,我省番茄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形成了浙北嘉兴、浙南苍南、浙东台州等产区,总产量约80万吨,总产值达30亿元以上。

  高标种植出优品

  如果说新品种培育让浙江番茄产业走上了转型发展的道路,那么,数字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则让我省番茄产业驶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在嘉兴市南湖区有这样一家企业,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农业梦工厂”。这是一座由钢结构和玻璃组成的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巨大温室,丝毫没有传统菜园里的尘土、泥泞。

  “我们采用椰糠基质栽培、营养液灌溉的方式进行培育。”湘家荡数字化农业工厂的技术人员陈寒一边说,一边掀开番茄藤下的栽培皿向记者展示,“不仅是无污染种植,而且生产过程全部实现智能化、标准化,种出来的都是全程可追溯的高品质果蔬。”

  有别于传统番茄种植的“靠天吃饭”,这里的番茄从育苗到结果,不仅实现了全周期数字化生产,做到每一个细节都可控,而且产量可观。智能化设备也让“梦工厂”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无独有偶。走进德清水木番茄蔬菜工厂,棚顶一根根输送管道,有序地排列在连片的蔬菜培育架上方,青红的番茄错落有致。

  “我们工厂内的番茄平均可长到1人多高,且采摘期长达12个月。”工厂生产负责人闫李明笑着解释,工厂40亩基地种植了1万多株番茄,年产量可达125万公斤,效益大约是传统番茄种植的40倍。

  “园区内技术型‘新农人’、帮工加起来只有十来个,日常大部分工作由数控系统完成。”工厂技术负责人阿尔法说,农业生产实行工业化、数字化运作,不仅可以节约开支,更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了解,该工厂以种植薄皮番茄为主,通过采用新技术,对作物生长环境决定要素实现全过程智能化控制,再以低碳化农业生产技术,让水肥得到循环利用,不仅节能减排、绿色低碳,而且真正实现了“用最少的地种最多的番茄”。

  如今,在浙江,越来越多如“水木”“湘家荡”这般的农业经营主体,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行智能化生产,以数字赋能,让番茄产业越来越智慧。

  新式销售添动能

  经济的发展,消费需求的升级,促使果蔬销售方式推陈出新。

  “我们直播间隆重推出本地特色农产品‘镇蜜’番茄,今天在田间直发,口感一流!”在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的一个农场直播间,来自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小蜜蜂”电商助农团队的学生们正卖力地“吆喝”着。

  “小蜜蜂”助农项目起源于2019年的一次“校村”合作。近年来,该校以“助力镇海本地乡村振兴”行动路线为导向,与镇海当地多个特色产业合作社签订了“校社”合作协议。

  而这场直播里所提及的“镇蜜”,便是镇海区打造的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近年来,我们建立了‘镇蜜’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体系,通过标准化生产、统一化包装、多元化展销的方式,提升区域品牌的品控力和影响力。”镇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镇海精品水果番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500余亩,年产量5000余吨,产值1.2亿元。在去年的“浙江农业之最”番茄擂台赛上,“镇蜜”系列水果番茄共斩获4个奖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同为宁波,在位于余姚市横坎头“红芯”植物工厂基地的包装车间内,工人们择菜、称重、打包贴标签,正井井有条地忙碌着,一箱箱蔬菜被有序叠放在一旁。

  “新年到现在,订单一直比较多,目前主要的蔬菜品种有10多个,其中就包括番茄。”该基地负责人张辉告诉记者,基地蔬菜长期供货给三江、华润、家家福、盒马等生鲜商超,不少江苏、上海等地的客商也慕名而来。

  据张辉介绍,该基地除向客商供货外,还有近百位年卡会员客户,最多的时候日供货达3000份。“我们推出的年卡会员每周二、周四快递送到顾客家里,里面装四菜二果,蔬果品种根据不同季节更换。”张辉说,除了年卡会员,该植物工厂还推出了新年蔬菜大礼包,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预订。

  直播带货、定制礼包、采摘游……在新式销售形式的加持下,在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我省番茄产业定将迎来崭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