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美丽乡村 A04 2024-03-161 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美丽乡村

“老鸭生蛋村”的蝶变

  今年春节假期,位于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外漕村的网红打卡点“达人村”,可谓人气爆棚。

  近日,笔者来到外漕村,与景区保安洪伟全聊起家常。“以前,我在外打工做货运司机,走南闯北非常辛苦,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日子有点小乐惠!”这个月刚满60周岁的外漕村村民洪伟全快人快语。最让洪伟全开心的是,下个月起他将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以后每年“五金”加起来超过10万元。

  “洪师傅所说的‘五金’,是指土地租金、房屋租金、工资薪金、股金(股份分红款)和养老保险金。在外漕村,很多村民能享受到前面的‘四金’,年纪大的还能拿‘五金’。”外漕村党支部书记李根华说。

  在外漕村走一走,笔者发现和洪伟全一样的村民比比皆是。在薛家小区,“管门”的村民徐仁娣说,小区有10幢楼房,居住着108户村民。她和另一名村民负责安保,还有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等,小区对面有卫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室、公交车站,这里和城里小区没啥不同。“去年,我和老伴两人收入10多万元。”徐仁娣透露说。

  对于徐仁娣来说,只有苦过,才能甜得实在。

  外漕村地处城郊,过去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环境面貌差,经济发展不快,村集体经济只能靠一个养鸭场来维持,十里八乡的村民戏称这里是“老鸭生蛋村”。

  “30多年前嫁过来时,村道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更别说路灯、水电等设施了。”今年62岁的村民邵爱悰指着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对笔者说。

  乡村振兴和“千万工程”,让外漕村搭上“顺风车”,从一个落后村蝶变为共同富裕先行村。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雁”。外漕村的蝶变,离不开村级党组织这个“主心骨”。从1995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李根华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在江北区率先探索股份合作制改革,先后引进工业企业25家,引入“达人村”“巴蜀文化村”等农旅融合项目,引领“老鸭生蛋村”变身为国家首批绿色村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

  如今,村容美、村风赞,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每逢节假日,大家在文化礼堂里包饺子、包粽子、做香包,还经常有送戏下乡、电影放映等活动。”邵爱悰说。

  目前,外漕村未来乡村建设一期已投入1000多万元,成为全省首个实现资产、资源、资金集成式数字化管理的村庄。

  2021年,外漕村就开始推行“五码应用”,集“资金码、资产码、人员码、公开码、交易码”于一体,通过扫码登录、拍照上传、语音输入等形式,简化办事流程,实现村务依法公开。

  “村民用手机扫一扫码,在外地就能随时了解村里的资产情况、股东分红明细等信息,各类缴费也可扫码完成。现在村民对村内财务、事务知晓率在90%以上。”李根华说。

  智慧公厕、即将投用的老年食堂……数字赋能,不仅让村民乐享生活便利,也让外漕村加快驶入共富“快车道”。去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859万元,入股村民人均分红1.08万元。

  夜幕降临,行走在外漕村的乡间大道,晚风轻轻吹过。村里一排排红彤彤的灯笼,照在这一片正在开花的田野上,暖意融融。

  吴育新 俞永均 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