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论坛 A07 2024-03-091 2024年03月09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7版:论坛

慈溪市加快培育乡村人才的对策建议

慈溪市未来农创园以大学生农创客为主,重点立足生产、研发、服务、营销等四环节,加快发展“未来型”都市农业、精品农业、智慧农业,亩均产值达到一般农田的近十倍。

  □毛玲洁 吴佳琪

  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近年来,慈溪市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农村需求为导向,主体发展为目标,通过外引内育,才产融合,吸引培养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建立了一支沉得下、留得住、干得好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被列入全省首批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名单。

  虽然慈溪市在培育乡村人才队伍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现实情况看,还存在一些不足。按照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要求,笔者建议采取更有力措施,以全面提高农业农村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能力为核心,多渠道增加乡村人才总量,塑造乡村人才优势,纵深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一、以识才的慧眼,有序有谋“引才”

  尽快制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农村人才引进计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引导大量优秀创业创新人才进入农村。

  一是项目引才,释放磁场效应。依托“甬江引才”“上林英才”等重大人才工程,重点选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人才项目,通过全职、兼职、“星期日工作室”等多种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慈溪创业创新。加强与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职校的专家或学科带头人的沟通联系,力争每年引进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省内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以农业科研项目为纽带,组建农业专家工作室或农林产业大师工作室,打造农业技术科研服务团队,开展农业基地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示范等工作。

  二是平台引才,发展孵化集群。坚持“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导向,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坎墩未来农业众创园等平台能级提升,完善市级、园区、镇级“1+1+N”平台,优化政策扶持措施,加大创业创新初期的扶持力度。持续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利用无感智联、传感智控、智能分析等技术,实现精准生产、云上智管和全程追溯,打造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农创客人数多、产业特色明显的镇(街道)建设新的大学生众创园,充分利用各镇(街道)的特色与优势,打造农产品品牌,形成集中展示窗口,吸引更多农创客回乡支持家乡乡村产业振兴。如在鸣鹤古镇、沿山精品线、匡堰楝树下等区域周边,打造专门创业园,用于支持创业创新项目。

  三是政策引才,培厚成长沃土。针对农业农村人才等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现适度产业化、差异化政策,吸引优秀创业大学生、乡土专家、研发人员参与技术攻关。打破条块分割,有效对接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工业发展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土地流转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先满足融合产业用地需求。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投入,重点在农业科技项目推广、扶贫资金、人才发展基金、优惠贷款、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同时,鼓励农业科研单位设立自主创新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与农业科研人员开展自主研发费用。

  二、以聚才的决心,高质高效“育才”

  全面部署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思路、培养政策,整合各类资源,健全完善“政府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推动产教产训深度融合。建设一个集培训、研学、科普、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教育研训基地,建立“专家教授+农技人员+乡土专家”的师资队伍,涵盖知识讲授、基地实训、实地试验等多种功能,通过“订单培养”“校企共建”等方式,推动产学研用深入合作,增强农业青年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创新培训方式,继续大力推广“浙农云”等线上学习平台,以“理论+实践”的学习模式,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开展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训,在深挖本地成熟经验做法的同时,结合外地考察,取长补短。

  二是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技能。多渠道、分批次、分行业选派青年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到农业院校集中学习或省级以上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培训。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机构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农技推广。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评价与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农技创新与推广团队及个人予以表彰和激励。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选派科技特派员,支持特派员参与农业创业创新或离岗创业创新。

  三是实施专业技术骨干技能接力工程。支持设立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农业技能大师为带头人,推动技能传承、攻关和推广。在全市各级公共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中普遍开展以“以老带新、师徒结对”为主要形式,以提升农业农村生产一线技术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实践锻炼培训活动。

  四是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力度。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进行系统性培育和综合性扶持,培养农业领域卓越工程师。通过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等,最大程度将农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建立与农民创业创新相关的首席专家库和校内外师资库,以派遣形式一对一跟踪解决生产技术、企业提升、品牌建设等难题,为学员提供展销、策划、宣传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以容才的雅量,多管齐下“留才”

  给予农业农村人才更多的人文关怀、更优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使其在农村“安居乐业”,全心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服”上求实效,营造优质发展生态。迭代升级“五联五送”服务品牌,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带队联系、农技人员技术服务、业务骨干政策解读入基层工作。完善“人才码”慈溪应用场景建设及“上林英才创业服务网”,努力实现人才服务“一键直达”。深化组团服务领军人才项目制度,为农业农村人才在慈溪工作创业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

  二是在“活”上见真章,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建立与农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管理服务等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引导科技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创新职称评聘方式,构建优秀农业科技人才晋升通道,打破“四唯”倾向,激发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三是在“扩”上多用力,培育乡村人才品牌。创新农业农村人才政策宣传机制,开通“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制作图解、宣传视频等生动易懂的宣传资料,推动人才政策“全覆盖”“全知晓”。深化开展“一镇一街一品”人才特色工作,打造具有慈溪辨识度的农业领域“卓越工程师”品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农村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激发创业创新人才的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慈溪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