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4-01-201 2024年01月20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德清打出组合拳,闲置农房获“新生”

激活资源 老宅“生金”

  □本报记者 沈璐兰

  走进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只见一幢幢闲置农房经过修缮,摇身一变成为特色民宿、手工艺品工坊和乡村旅游接待点,既鼓了农民腰包,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以前这些房子都是空荡荡的,现在每年都能带来一笔可观收入。”东衡村村民老张高兴地说。通过将闲置农房出租给外来投资者,村民们不仅能收到租金,还能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增加收入。

  闲置农房获“新生”,得益于德清县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和“百村万幢(套)农房盘活利用工程”的实施。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激活、整治提升改造盘活、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德清县打通多元化盘活路径,将农村闲置农房转化为发展乡村旅游、民宿、文化创意等新业态的有效资源,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在‘阿里拍卖’平台上,可以方便地浏览和竞拍德清县的闲置农房,既扩大了德清闲置农房的投资群体,又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德清县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负责人介绍,在保障集体土地权属不变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流量、数据等优势,将农村租赁住房与投资人需求对接,使信息渠道更宽阔畅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形成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及投资者“四赢”的局面。截至目前,德清县已累计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8509宗3412亩,盘活房产价值41亿元,实现财产性增收4.69亿元。

  自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德清县坚持创新驱动,激发改革动能,不断唤醒农村“沉睡”资产,让闲置农房变成了“共富屋”。如探索建立全国首个宅基地调查规范和建库规范,对全县所有宅基地进行统一编码、统一入库,摸清全县农村宅基地规模、布局、权属、利用状况等信息,为健全宅基地管理制度,推动改革深化提供了基础分析数据;在全国首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公积金贷款”,出台《“农居金服”项目试点实施方案》,至今已办理公积金贷款18笔461万元,贷款利率同比商业贷款下降三分之一,5年期以下利率仅为2.6%,大幅减轻农民建房负担。

  地活,村兴。眼下,德清县正布局新一轮闲置宅基地激活计划。“我县坚持政策引领、农民自愿原则,把全域土地整治自愿退出宅基地补偿标准从每平方米550元提高到不低于补偿标准的2倍,并实施城镇开发边界内宅基地退出置换房票制度,共退出宅基地299户,总价14.2亿元,平均每户房票价值475万元,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德清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还积极招引数字产业类、文化旅游类、咨询服务类等新经济新业态落地,进一步盘活闲置农房,推动城乡资源要素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