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创业 A06 2024-01-061 2024年01月06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6版:创业

7年间,她让村民腰包鼓了又鼓

——记余姚市中村村农村工作指导员舒巧云

舒巧云(中)在番薯种植基地查看产量。

  □本报记者 杨怡

  让村里的番薯粉丝“触网”销售,年销售额增加5倍;让铁皮石斛亩产量增加1000公斤、年销售额翻两番;帮助村里引进数十种优质农业新品种……余姚市中村村的这些喜人变化离不开一位农村工作指导员的悉心耕耘——她就是舒巧云。

  舒巧云退休前是宁波市农科院的一名高级农艺师。2015年1月,舒巧云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身份来到余姚市鹿亭乡中村村。“可能是职业习惯,刚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产业分布情况。也是这样才了解到,卖番薯粉丝是当时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舒巧云告诉记者,彼时,由于村里的番薯品种退化,品质、产量下降,村民收入也随之大幅减少。

  2015年,经舒巧云牵线,中村村在宁波市农科院的支持下引进了番薯新品种“心香”。当年,村民种植的“心香”番薯亩产量达到3000公斤,是老品种产量的近两倍。次年,“心香”番薯还陆续在鹿亭乡李家塔、高岩、白鹿等村推广种植。

  产量上去了,销路怎么拓?舒巧云深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如果有好“形象”的加持,村里番薯粉丝的“粉丝”才会越来越多。于是,她请人设计制作番薯粉丝包装盒,大幅提升产品形象。同时,她还动员村民开拓网络销售,并从2018年开始在村里举办“粉丝节”,进一步打响“鹿亭粉丝”的名气,鹿亭乡粉丝年销售额也从以前的100余万元增加到如今的500余万元。

  在舒巧云的帮助指导下,不仅“心香”番薯在中村村生根发芽,“甬甜5号”甜瓜、甜糯玉米、薄壳山核桃、猕猴桃等10余个优良果蔬品种也陆续进入鹿亭。此外,在舒巧云的牵线搭桥下,宁波市农科院的专家也多次来到鹿亭,为当地茶叶、苗木等产业的发展“把脉”。

  石斛作为天然药材,近年来备受市场推崇。但由于管理、技术和品种等原因,石斛品质和价格参差不齐。鹿亭乡是宁波重要的生态涵养区、水资源保护区,保持着良好生态环境的鹿亭就将石斛作为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品种,尝试高山仿野生活体种植。

  “你现在看到的这些铁皮石斛,是四五年以前种的,现在可以收割了。”石斛种植户龚松年告诉记者,在舒巧云的指导下,他掌握了如何通过活体松树模拟野生石斛生长环境等技术。“现在,我的铁皮石斛能卖到3000元一公斤,是普通石斛价格的三四倍。”老龚笑着说。

  在舒巧云作为驻村指导员的7年半时间里,她每周都会到中村村工作一两天,而每次往返都要花近3个小时。不光在中村村,甚至连附近的李家塔、高岩、白鹿等村的村民也对舒巧云很熟悉。

  就这样,在与村民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舒巧云渐渐融入其中,成了中村村的一名“新村民”,原定2年的驻村时间也延长到了7年半,直到2022年退休。在舒巧云的荣休仪式上,不少村民都自发前来欢送。“舒指导员把我们当成亲人,把咱们的事当成她自己的事。”这是中村村妇女主任郑夏芬对她的评价。

  是啊!7年半的光阴,舒巧云已与中村村的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应了她本人那句话——“中村大大小小的事,都让我牵肠挂肚,割舍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