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七色土 A06 2023-12-301 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6版:七色土

小红毛花生

  □乡村美食 吕永江/文

  一天,在老家嵊州市金庭镇大湖山的天云山庄,和几个兄弟小聚,庄主给我们上了一盘腌小红毛花生。我有30多年没吃过这种花生了,马上挑一颗入口,咸咸的,糯糯的,隐约还有点儿甜,都是熟悉的味道,一下子激活了舌尖上的记忆。

  嵊州金庭是一方神奇的土地,“书圣”王羲之晚年归隐于此,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神奇的地方,往往有神奇之物。小红毛花生就是金庭一种特有的小花生,长得小巧,头有鹰嘴,壳薄滑润,一荚二粒,果仁饱满。这种小花生其他地方虽然也有种植,唯独金庭出产的风味最佳,慢慢地,这种花生也被叫做“金庭小红毛”了。

  冬春季节,家里来客人,现炒一锅小红毛花生,是金庭人一个很隆重的待客之道。主客坐在一起,泡一杯茶,抓一把热乎乎的“小红毛”,从鹰嘴剥开,挑出二粒果仁,轻轻摸去外面红红的薄果衣,抛入嘴里,松脆爽口,香而带甜,甜中有鲜,油而不腻,让人百吃不厌。

  父亲曾是村里有名的泥水匠,打灶台手艺特好。每当给人家打好一个灶台,主家会马上点火,开炒一大箩“小红毛”,试试新灶的火候怎么样,更重要的是期盼新灶能带来又红又火、又香又甜的好生活。记得小时候,父亲每次打完灶台回来,都会带回一大包人家送的“小红毛”,我家三兄妹也因此多了口福。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在物资匮乏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干活全靠力气,每人都要吃上几碗米饭。但由于桌上常常不见荤菜的影子,难免有时寡淡无味吃不下饭。聪明的金庭人,别出新裁地创造了腌“小红毛”,将洗净的嫩“小红毛”和盐水一起泡入钵头中,过五六天后蒸着吃。一旦桌上有腌“小红毛”出现,立马成了大家的下饭“神器”,一二颗腌“小红毛”入口,仿佛有了刺激胃口的魔力,满口生津,二三碗饭就落肚了,一个个下地干活也格外有劲儿。

  金庭人有很多种“小红毛”的吃法,水煮“小红毛”是大家最喜欢的。“小红毛”从地里刨回家,洗净连老带嫩一起放入锅里水煮,不加任何佐料,等它熟了,满室生香。爱喝老酒的,这碗“小红毛”就是下酒的绝配。“常吃小红毛,胜过滋补品”,这是金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走亲访友,金庭人都喜欢将“小红毛”当作最有脸面的礼物来馈赠亲友。

  2014年底,75岁的岳父带岳母从嵊州城里返回金庭养老,可他们根本不服老,第二年一开春就种上了一畈畈“小红毛”。一到假日,我们也陪着他们给“小红毛”拔草、施肥,又一起快乐地收获。岳母还把精挑细选的“小红毛”晒干,一小包一小包地分装好,精心保存起来。春节时,她就将这一包包“小红毛”回赠给远道来看望他们的亲友,这是她心里最珍贵最自豪的礼物。

  如今,无论是煮的,还是炒的、腌的、炸的,小小的小红毛花生,不单纯是下饭菜、伴手礼、开胃果了,也是金庭人勤劳的结晶,智慧的化身,更是美味的传承,乡愁的寄托,感情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