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
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尚智云 唐建华 叶祥青
![]() |
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上城埭村 |
□尚智云 唐建华 叶祥青
二十年久久为功,“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杭州市西湖区深刻把握“千万工程”蕴含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探索出一条农居环境变革重塑、产业发展加速集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城乡融合美美与共的科学发展路径。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县域数字发展先进县、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等45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22年,西湖区实现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24.6亿元,是2003年的10.3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324元,是2003年的7.4倍。
二十年来,西湖区不断擦亮底色,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更加宜居宜业,“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生动局面正徐徐打开,乡村环境实现从“一处美”到“全域美”蝶变。
推进以村庄整治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2003—2010年,西湖区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出台《西湖区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行动实施方案》,以消除农居环境“脏乱差”,实现“洁序美”为目标的乡村环境整治战役正式打响。共出动工作人员11万人次、整改问题10万个、清运垃圾1.7万吨、补种绿化18万平方米、增加停车位2112个,实现村庄有序、无乱搭乱建;田园有彩、无土地违法行为;河网有鱼、无污水排放,重构社会主义新农村靓丽形象。
推进以长效管理为特点的精品村落创建。2011—2020年,以长效管理为重要突破口,以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为重要抓手,制定出台“村村皆精品”建设标准等10余项政策文件。深入实施“三大革命”,连续开展三轮“精品村”创建大比武,32个行政村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全覆盖,4个涉农镇街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全覆盖,建成22个3A级景区村庄,乡村建设按下“快进键”、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推进以未来乡村为亮点的和美乡村打造。2021年开始,坚持以原创性抓手、创新性改革、标志性成果为目标,制定出台《未来乡村产业规划策略》《探索西湖区未来乡村发展空间有效途径的对策建议》《西湖区乡村运营工作建议》等规划措施,以“政府主导+镇村主体+市场主力”的发展模式渐入佳境。转塘街道龙井飘香体验带、双浦镇湖光山色风景线等,被纳入浙江省“千万工程”20周年典型案例。
二十年来,西湖区不断彰显特色,在已实现农居环境突破性变革的基础上,通过组团式发展、农文旅融合、数字乡村建设,全域构建“面子光、里子实、根子强、数智新”的高颜值乡村图景,产业发展实现从“个别化”到“组团式”集聚。
组团式发展,打造乡村运营新品牌。启动双浦沿山环湖“五朵金花”、转塘龙坞“八仙过海”、三墩兰里“双龙戏珠”等未来乡村组团式发展模式,打造具有西湖辨识度的组团发展标志性成果,让组团发展的红利和共同富裕成果惠及更多乡村和农民。2023年上半年,西湖区32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3600万元。
农文旅融合,提升示范创建新品位。转塘街道以西湖龙井茶为主链,建设“塑境长埭”“生动何家”“外桐坞农夫集市”等乡村品牌。双浦镇衍生“九曲红梅茶+”产业,谋划打造“田蜜周富”“知味湖埠”“美丽铜鉴湖”等五朵金花,推进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转塘街道聘请美院大咖为“艺术村长”,围绕蓝图规划、项目指导、产业共富、结对共建、乡村美育、乡土创作等,助力打造特色浓厚、韵味浓郁的艺术型未来乡村。2023年上半年,全区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50万人次,营业收入3.0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1亿元,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6.4%。
数字乡村建设,引领未来乡村新魅力。率先实现32个数字乡村全覆盖,打造“长富云”“桐富云”等数字化平台,开设村网络销售直播间,建成健康小屋、智慧漂流书吧,增设村域公交站台实时测温器、语音播报和智慧座椅等,关注“一老一小”优质公共服务共享,建设智能储物柜、智能垃圾分类系统,集LED显示屏、视频监控和一键报警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灯杆,增加村庄“智慧”。
二十年来,西湖区不断增添亮色,聚焦村社“五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两进两回”、城乡融合,引导城市优质资源、要素落地乡村,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和谐共富,农民面貌实现从“乡下人”到“明白人”转变。
“五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办大事。加强村集体重大事项管理,严格落实“五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规范履行重大事项决策流程。按照“村干部建议—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结果公开”的流程,环环相扣,形成闭环定案推进机制,有效保障广大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
“两进两回”,人才振兴强经济。深化“两进两回”,积极推进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三乡人”融合发展。实施乡村绿领人才培育、农创客培育等行动计划,引进农村职业经理人,强化村庄经营人才支撑,建立“村集体+企业”“村集体+国企+企业”、村集体经济保底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三种模式,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为村庄发展增添无穷活力和独特魅力。
城乡融合,和谐繁荣续新篇。发挥“南乡北城”城乡综合优势。南部续写茶乡情缘,深挖西湖龙井、九曲红梅“一绿一红”特色产业,推进品牌年轻化、国际化;北部发挥城市魅力,兜底保障民生,围绕村社股份制改革抓管理,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抓创新,提高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资源利用水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激发内生蓬勃动力。
西湖区实施“千万工程”的实践证明,在思想重视、行动坚决、举措有力的基础上,方法理念科学有效、为民情怀深沉质朴、战略谋划严谨务实,是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千万工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科学有效的方法理念是工作的第一要素。要掌握顶层规划、统筹兼顾、调查研究、科学推进的方法理念,把握好稳扎稳打、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的节奏力度,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求实效。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更好地帮助基层破解困境瓶颈。
深沉质朴的为民情怀是工作的不二法门。“千万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保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有温度的政策举措,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严谨务实的战略谋划是工作的再三要求。要始终坚持高瞻远瞩、守正创新的战略定力,进一步加强机制创新、要素集成,努力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不断变革重塑。要始终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推动“千万工程”不断创造新业绩、迈上新台阶。要始终坚持自信自立、勇立潮头的担当品格,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新篇章。
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