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陈经验”历久弥新
李曜清
编者按:
为总结推广农村改革经验,调动和激发各地持续深化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村改革精选案例评选活动,选出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优秀案例。我省武义“后陈经验”等5个案例入围。本报专题策划“农村改革看浙江”系列报道,今起陆续推出。
□本报记者 李曜清
“这是村干部和村民对我的信任,只有第一时间发现小问题,才能避免发展成大隐患。”日前,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村民洪孝广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担任村里的群众监督员以来,他每天都会去村里的项目现场查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村里,都能及时得到回复和解决。
设立群众监督员,是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今年推出的又一创举。
早在2004年,后陈村成立了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一个不隶属于村“两委”,且独立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监督机构。2005年6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后陈村考察调研时对这个创新举措给予充分肯定,并将其总结提炼为“后陈经验”。
自此,“后陈经验”走出后陈,从点到面,形成制度体系;从武义破题到全省实践,再到全国推广,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鲜活样本。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也从“治村之计”成为“治国之策”,先后被写进《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近20年来,“后陈经验”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走进后陈村,只见前湖公园荷叶田田,廉政文化广场绿草茵茵,村子宜居宜业,家家户户和和美美。今年,在村民民主议事、民主监督下,后陈村建起了集老年食堂、电教活动室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修缮开放式多功能球场……“今年初,根据村民诉求,村里对公园进行了改造,新增了文化广场和体育设施。现在大家有了休闲健身好去处。”村民陈媛说。
“‘后陈经验’让村干部明白,群众的监督时时在、处处在。”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胡欣伟介绍,今年,村里从乡贤、老干部和热心村民中选出4名工程质量群众监督员,全程监督村内大小工程。“之前监督员发现有的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我们当即就叫停了工程,要求施工方立刻整改,还约谈了跟进项目的村干部。”(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从去年开始,我们还推广‘邻舍家’议事会机制,搭建‘邻舍家’线上平台。”后陈村党支部书记吴兴勇说。记者了解到,集建议收集、梳理、协商于一体的“邻舍家”议事中心,将老旧厂房改造、湿地公园建设、旧村改造、垃圾“两定四分”等村庄治理阶段性重点工作列为协商内容,定期召开议事会,协调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和纠纷。线上“邻舍家”平台包含在线协商、村务公开、便民服务、积分管理等模块,形成线上线下议事联动机制。
“邻舍家”自运行以来,妥善处置了遗留15年的宅基地分配难题,顺利解决了16项涉及环境整治、运动场地使用、新居民管理等方面问题。
“不少地方来学习‘后陈经验’,我们正在建设后陈研学中心,为学习交流提供场所,还能发展农文旅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吴兴勇说,“村里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以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后陈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