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早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创近八年新高
李军
□本报记者 李军
本报讯 我省粮食生产捷报频传,继全省夏粮实现“三增”之后,早稻生产再现“三增”局面。国家统计局8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省早稻播种面积、亩产量、总产量实现“三增”,其中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创近八年新高。全省早稻播种面积183.2万亩,同比增加13.6万亩,增8%,面积增量连续第二年居全国第一;早稻亩产量419.8公斤、同比增6公斤,总产量15.38亿斤、同比增1.34亿斤,分别增长1.4%、9.5%,增量均居全国第三。早稻“三增”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宁波市鄞州区种粮大户汪琰斌的脸上。今年他种植了1500多亩早稻,比去年增加近100亩,品种以“甬籼15”为主。“7月20日,早稻就基本收割完了,今年平均亩产达500公斤。”汪琰斌说,“今年政府服务给力、天公也作美,总体增产形势好。”
据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早稻生产能取得“三增”的喜人成果,一方面是政策给力。我省持续实施规模粮油补贴、订单奖励、最低收购价、大户贷款贴息等种粮扶持政策。其中,稻谷最低收购价在国家基础上每百斤增加4元;订单收购早稻给予每百斤30元的奖励,且实行应收尽收;全面推行水稻完全成本保额补充保险,叠加后最高保额达到1400元/亩;今年还启动实施省级规模种粮动态补贴,标准为20元/亩。这些政策“礼包”有效稳定了种粮农民的收益预期。另一方面是干部努力、责任压得实。全省上下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签订粮食安全责任书,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省市县三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实行包片指导督促粮食生产工作制度,确保早稻面积落实落地。
早稻单产提高,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今年,我省继续大力推广‘中早39’‘中组53’‘甬籼15’等早稻优良品种和早稻适期早播早栽、机插秧基质育秧和叠盘出苗等高产高效省工节本技术,加快推进早稻百亩示范方和集中育秧设施建设,这些都为早稻高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农业农村厅粮油首席专家王月星告诉记者,为充分挖掘粮油作物增产潜力,今年我省还印发了《浙江省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层层组织开展高产创建,大面积提升早稻等粮油作物单产水平。
我省还建立了在线和专线服务制度,组织农技专家与种粮大户开展“一对一”挂钩联系,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累计派出技术服务队1159支、9907人次,指导农户有序开展生产,减轻受灾影响。虽然今年早稻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但我省植保农药部门及时发布病虫测报,打响“虫口夺粮”攻坚战,大力推行早稻翻耕灌水灭蛹等举措,早稻二化螟等重大病虫防控667万亩次,挽回产量损失约30万吨。
此外,今年早稻生产季节,天气还算“配合”。早稻播种后,气象条件属于正常偏好年景,大部分时段光温适宜,水分较充沛,对植株移栽分蘖拔节较为有利。同时,我省全力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抢收成熟早稻,努力降低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