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助力育出“富民草”
天台三棵“小仙草”撬动“大产业”
陈薇薇
![]() |
天台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
![]() |
林下套种乌药 |
这些天,天台县泳溪乡里王村64岁的村民鲍先度经常来到山上的针阔混交林中,查看树林下种植的2亩黄精的长势。这片黄精目前长势喜人,预计等到采收期,每亩收入能达10万元。
“我们出黄精种苗、种植技术,带动周边6个村150多户农户种植黄精500余亩,成熟后统一采购,种植户不愁销路。”浙江天台坤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伟茂介绍。泳溪乡是典型的山区乡,常住人口仅有2300余人,大多是留守老人。“林下经济”可为他们增收不少。此外,公司还每年雇佣村民采挖、分拣、清洗黄精,劳务费用达50多万元。
天台县是我省中药材八大产区之一,县域内有中药材3000多种,其中以铁皮石斛、台乌药和黄精最负盛名,因具有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被称为当地的“三棵仙草”。如何将“小仙草”撬动成为“大产业”,助推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天台县立足工作实际,统筹激发新乡贤资源活力,构建起“新乡贤+种植基地+销售+服务”的全链条发展模式,并拓展中药养生、问道养心等康养业态,厚植起大健康产业创富、带富的共富土壤。目前,全县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3万亩,总产量2228吨,全年总产值超4亿元。
科技赋能,链式发展聚合力
天台县大力实施“药乡同心·新乡贤带富”工程,引导新乡贤们化身种养“匠人”和农技专家,在栽培管理、技术指导、创新生产等方面为药农出主意、想办法,赋能中药材产业共富发展。
“要想把中医药做成传世的产业,一定要低下头、沉下心,尊重自然且敬畏自然。”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立钻深有感触。陈立钻深耕石斛产业,他悉心呵护着这方千年仙草37载,用8年时间攻克了铁皮石斛的仿野生种植难题,并打通铁皮石斛的全产业链,不断将产业做细做精,最终把立钻牌铁皮石斛打造成全国唯一“药”字号石斛类产品。
天台县推动“三棵仙草”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引进高新人才和技术,形成“产、学、研”联盟,采取“公司+科研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形成规模经营。
“移栽乌药时,需选择阳光充足、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种植前,最好先修剪一下细根和嫩叶……”农学专家、新乡贤陈文强化身“三棵仙草”种养技术的搬运工,把乌药移栽技巧、乌药切片等专业技术手把手传授给药农。如今,在天台,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三棵仙草”产业发展不断注入全新动能。
新乡贤力量持续激活“三棵仙草”产业,通过人才赋能,天台县中医药产业不断向旅游、文化和康养产业延伸,向着“大健康”“大药食”迈进。
乡贤聚力,文化传承育新风
中医药文化包括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形神兼顾、阴阳平衡等理念,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近年来,天台县致力于引导新乡贤力量投身中医药文化传播,将新乡贤资本、先进经营理念和“三棵仙草”产业的文化传承工作有机结合,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
“种植乌药不仅是输出产品,更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邱建生、梁兴斌、陈方标等新乡贤自发联合起来,握指成拳,创办乌药企业并逐步发展成浙江天台山乌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公司长年深耕发展集乌药品种选育、种植、研发、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使更多人了解了天台山的仙草,也了解了中医文化。最终,天台乌药品质受到认可,“台乌”品牌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台乌”商标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新乡贤吴伟茂同样是传承中医文化的鲜活例子。吴伟茂坚持弘扬黄精文化,传承九蒸九晒工艺,深入开展黄精传统技艺的研究和提升,其传统技艺成功荣获台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他的推动下,天台山首届黄精文化节暨黄精开蒸节成功举办,现场呈现黄精采挖、黄精清洗、黄精蒸晒等标准化操作。2022年6月,吴伟茂被评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精传统加工技艺)传承人,同年12月,由他创办的浙江天台坤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台州市评为非遗共富工坊。
目前,天台县各大中医药基地长期开展《健康进家庭》公益沙龙等活动,“中医药从娃娃抓起”活动也成为青少年主题研学的重要内容。新乡贤不断深入开展天台乌药、黄精等中药文化研究与挖掘,不断播种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打响天台中药品牌,提升天台中药影响力。
点绿成金,厚植品牌促共富
“‘小乌药’好比‘金疙瘩’!今年乌药市场价在每斤50元左右,按照每亩500斤产量计算,一亩就有2.5万余元的收入。”看着乌药长势喜人,药农叶贤丰一脸兴奋。早年前,天台乌药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当它有了“地理标志”这个金名片后,发生了质的变化,“小根块”飞出大山,走南闯北,带富了一个村、带出了一片产业。
近年来,天台县不断深挖“三棵仙草”品牌价值、助力地标文化培育,通过乡贤试种、乡贤带富、乡贤引资打造聚能环,推动“中国中草药之乡”产业品牌的打造,让“三棵仙草”产业越做越大,在深山秀水间走出一条兴业富农的路子来。
2021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下,新乡贤齐孝照建立了天台第一家黄精“侨助工坊”,通过“侨商+企业+农户”模式,收购农户种植的黄精,同时雇佣周边农户参与黄精种植、加工、销售,解决了企业订单落地难、60岁以上农户就业难、村集体资源发挥作用难等一系列问题。
天台县还组织了共富经纪人培训会,不仅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提高带富能力,也为企业送来订单,解决销售难题。目前,中药材工坊已初具规模,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的形式,带动周边50余人就业,累计发放工资100多万元,加工、销售黄精产品15000斤,产值430万元。
仙草正盛,大有可为。在天台县政府部门的引领下,广大新乡贤们同心同向、奋发有为,推动天台县中草药产业驶上“快车道”,撬动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新乡贤与“三棵仙草”故事翻开崭新的篇章……
陈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