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应如何聚力?
金国栋 唐豪
□本报记者 金国栋 唐豪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自4月份启动以来,我省农业农村系统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创新学习方式,深入开展调研,突出实干实绩,让主题教育融入更多“三农味”“实干味”。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重要经验。推动主题教育学出实效、察晓实情、创造实绩,这是主题教育的题中之义。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是我们抓好理论学习的重要路径。“三农”干部贴近基层,更应联系实际、立足岗位,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不断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升华觉悟境界、增强能力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等重大战略擘画,引领浙江“三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浙江“三农”的宝贵财富,也是主题教育的生动案例。要精心组织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深入调查研究,开展现场学习,学到精髓、学出“门道”、学出成效,从中找到推动发展的“桥”和“路”。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对现实情况的掌握越是全面、准确,就越能为谋划工作、制定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广大“三农”干部要把掌握真实情况和民情民意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深入基层调查,到乡村大地取经,向农民群众学习,察晓实情、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找到破解问题的“源头活水”,握紧推动工作的“精准钥匙”。
真抓实干、破解问题、推动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群众的呼声。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新理论的基础上,推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党员干部要聚焦深化“千万工程”、省委三个“一号工程”等重大部署,立足“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持续深入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把当前“三农”工作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存在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紧跟一步行,把一张张“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扎扎实实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以更多高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彰显主题教育成效,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两个先行”贡献浙江“三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