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七色土 A06 2023-03-251 2023年03月25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6版:七色土

春分问耕

  □生活时空 潘玉毅/文

  关于春分,有诗云:“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这首诗恰如其分地点出了春分这一节气的特征。不过我更喜欢徐铉的《偷声木兰花》:“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就这么寥寥几句,将春分的美好刻画得入木三分。

  我之所以爱春分,不独是因为它的景色之美,更因为这个节气里的劳动之美。

  “春分耕耘多,农时耽不起。”这个时候,你若到乡间走走,定能看到许多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民。他们戴着草帽、握着锄头,在水田与旱地之间奔忙。

  对于田里的庄稼来说,春分前后这段时间是最不可辜负的。田里的油菜花开了,除了供人赏玩,还可用来打菜籽油;田里的草子熟了,可以趁茎叶未老时割来,和年糕一起炒,吃起来别有滋味,若是开出了紫色小花,就成了上好的肥料。

  说起田,这个时候最要紧的就是耕耘。以前没有机械化的设备,耕地三件宝:人、犁、牛,缺一不可。先是耕田,然后耙田,再耖田。之所以叫“耙田”和“耖田”,是因为人们使用的工具就叫耙和耖。接下来的每一步,人与工具密切配合,将稻田深翻细耕,剔除石子和稗草,耙碎整平,到最后要如镜子一般平滑。“东阡西陌水潺湲,扶耖泥涂未得闲。”耙和耖的过程是极费时间的,一两亩地,一个壮劳力要翻上两三天。但农民在劳作的时候是带着喜悦的,因为耕耘的不只是泥土,更是新一年的收成。耕耘过后是春生夏长,虽然此时种子还未播下,他们却好似已经看到了希望。

  如今,耕作已普遍实现机械化,但我仍感恩那些拿着锄头、耙、耖在田里劳作的农民,他们的勤劳,他们的务实,他们的易于满足,绝非“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所能形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春分之日问耕,其实也是在问自己渐渐迷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