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3 2023-03-111 2023年03月11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3版:要闻

四问:科技助力强不强?

  □本报记者 唐豪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已过,万物生发,春耕生产也由南往北陆续展开。在浙江的田间地头,锄头已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翻耕机、高速插秧机、无人机等现代化科技设备。

  连日来,乐清市绿农水稻专业合作社的4条育秧流水线全线开动,每天育秧三四万盘。“这4条育秧流水线非同一般,满负荷运作一天,一条流水线培育的秧苗可供应600多亩粮田,比一般流水线增加100多亩。”合作社负责人包碎云说,“我们的育秧流水线是经过专业改造的,使用的是不锈钢材质,齿轮不易生锈,履带不易卡住,不仅耐用,而且育秧速度快、质量好。”包碎云透露,目前合作社已接到50万盘秧苗的订单。

  绿农合作社这套作业强度大、自动化程度高的育秧流水线,是在乐清市农机发展中心专家黄荣亮的指导下完成的。黄荣亮表示,这套育秧流水线的最大特点是作业量可随时调整,完成作业后,由机械臂统一装车,既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效率。

  借助科技化、机械化设备,乐清市春耕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我们正在建设17个粮油绿色高效模式创新示范基地,让更多先进科技、机械装备在标准化农田上落地。”乐清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科的卓高强说,今年1月初,乐清市对冬闲田开展土壤改良试点,以机械代替人工,施撒石灰,精准定量,为农作物提供更有利的生长环境。

  素有“浙北粮仓”之称的嘉兴,农户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备战春耕生产。在桐乡市石门镇的石门湾农事服务中心,一台翻耕机正在翻耕秧田,为水稻秧盘移栽做好准备。“这可不是普通的翻耕机,它配备了北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平台设计的路线,自动完成翻耕,作业完成后还会自动入库。”农事服务中心技术顾问沈金泉说,安装北斗终端设备,不仅解决了用工紧张的问题,而且方便最终数据的搜集和统计。该农事服务中心的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均安装了北斗终端设备。“这些插秧机,还具备除草、施肥等功能,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沈金泉说。

  嘉兴市农情监测与信息中心负责人罗金飞介绍,目前,嘉兴市安装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的农业机械共有1619台,农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不仅如此,嘉兴市还不断迭代升级集补贴申领、农事服务、田块管理等服务于一体的“种粮宝”手机软件,让农民种粮更轻松。今年,嘉兴市将通过备案的13家供应商、26家生产企业、69款产品加入“种粮宝”配方肥供应大厅,丰富“种粮宝”服务内容。截至目前,“种粮宝”平台配方肥销量达12741吨。

  如今,现代化科技设备早已在春耕生产中唱“主角”。前不久,在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举行的该市春耕备耕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现场,一台四臂伸展、直径约1.5米的植保无人机引起大伙注意。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台无人机的综合喷洒效率达到285亩/小时,是人工的20多倍,能大大节约时间和用工成本。湍口镇三联村党总支书记方刚表示,在科技的助力下,现在的种粮模式也从“小而散”转变为“大而精”。

  良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近日,金华种粮大户洪卫国开心地向省农科院专家报喜:“今年的绿肥长得好,出苗整齐。采用委托生产方式,不用自己操心,效果看得到。”

  原来,随着我省“非粮化”整治有效推进,近些年金华市新增农田20多万亩,但这些农田表土有机质缺乏,水稻产量比正常稻田低。于是,金华市委托省农科院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由后者提供全程绿肥生产技术服务,包括种子、翻耕、开沟、播种等,确保冬季绿肥种植成功。金华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浙中稻区,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已成为提高水稻产量、减肥增效、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强力推动产学研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高效破解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打通农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省农业农村厅近日还下发2023年浙江省“三农九方”农业科技协作计划“揭榜挂帅”项目实施计划,重点围绕粮油、蔬菜、畜牧、水产等十大主导产业设立项目70个,涉及项目资金4000万元,以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