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美丽乡村 A08 2022-12-241 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8版:美丽乡村

集群联合 抱团众行

平阳“五村联建”打造未来乡村样板

  拥有十里优质水系、千年古村文化、万亩发展空间,如何变星罗棋布为串珠成线?平阳县昆阳镇的上林垟、湖屿、鸣山、官岙邸、万金五个村,依托党建引领“五村联建”,不仅打造出一条年均接待百万人次游客的文旅融合精品线,还携手推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体规划、文旅项目互补,走出了一条抱团式发展、捆绑式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联合打造万亩田园 一体式推进“新基建”

  “五村联建”的一个抓手,就是构建“五彩乡村”党建联建机制,以党建为统领,推动资源共享、产业协作、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石塘粮仓·万亩田园”。

  围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建设农业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中心、联合育秧中心、菜子油加工坊、“庄稼医院”等配套设施。种粮大户带头为联建村提供育秧、飞防、收割和粮食烘干服务,推动粮食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加工。注册粮农品牌,引入供应链公司,实现粮食统一规模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经营、统一收购销售。

  对土地流转有疑虑的村民,村干部采取党员带头示范、群众自愿原则,积极宣讲解读相关政策办法,做到“先看成效再推广”。如今,“石塘粮仓·万亩田园”集中流转耕地超98%,粮食年产量达到1.2万吨。

  从“粮食联种”到“设施联建”,五个村生产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加“智慧”。

  昆阳镇西北片区抓住“新基建”政策红利,建成通车104国道西过境,提升万石线农村公路,加速五村互联互通。协同建设实现5G基站、生态停车场、新能源充电桩、星级公厕、游客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助力旅游要素流动。

  “游客扫‘百姓码’会显示村里布局和在建项目,村民扫码会看到政务公开、干部轮值等,还能随时点评。”湖屿村党总支书记严忠岳说,湖屿村率先建设推广未来乡村整体智治平台,推出“稻虾码”“百姓码”“项目码”“民情地图”等特色应用,助力智慧旅游发展,也为“五村联建”打通雪亮工程、省域空间治理、村社通、应急监控等系统奠定基础。

  上林垟、官岙邸村建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老低困残”人群提供餐饮、理发、洗脚、体检等服务。上林垟为6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戴上智能腕带,实现基本健康数据监测。官岙邸成立未来乡村智慧健康站,搭建5G云诊室为标志的“互联网+医疗”系统,实现乡村远程问诊。

  农文旅体融合发展 差异化构建“乡土情”

  “五村联建”还联合浙江新时代乡村研究院,整合农业产业园、旅游度假区、交通路网、水系整治等多项规划,编制农旅融合联建整体规划。近期已与该院对接未来乡村总体规划中间成果。

  在顶层设计上,依托各村古村民俗、塘河风情、农耕文化、山水风景等特色资源,引导布局互补式产业,构建特色迥异的“乡土味儿”一条龙。

  在地理位置上,五村环绕银山、鸣山呈环形分布,由104国道、万石线串联互通,塘河分支穿行其间。游客既可走马观花,也可驻足停步,五村均开设民居供饮食休憩,自驾游车程不到半小时,还能乘船沿河而下。

  其中,万金全村沿着塘河呈条状分布,沿岸有码头等设施,先后开设塘河风情驿站和皮划艇项目,主打水陆体育运动之美;上林垟以农业生产为主,选择重点发展农耕产业及农业研学活动,主打田园风情之美;湖屿坐落在青山绿水旁,引入稻虾共养、卡丁车项目与露营基地,重点发展户外拓展产业,主打山林野趣之美;官岙邸的珑玥潭景区风景秀丽,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主打景区风景之美……

  以鸣山村为例,该村先后引入26家非遗相关企业,打造非遗一条街和“北塘古驿”景观,走出“古村+非遗+文化”新路线。“现在鸣山陶院日常能接待50至100人,陶艺、瓷板画、蛋画等项目很受游客欢迎。”院长郑巨双说,现在村民很支持非遗项目在村里落地生根。如今,该村已形成非遗文创街、特色小吃街和综合民宿区三大板块,共聚集经营户152家,日均客流量达2000人次,户均年纯经营收入增长3万元左右。

  抱团发展乡村产业 捆绑式实现“共富梦”

  “五村联建”共覆盖1.5万人口,规划面积13.15平方公里,通过探索“村、校、企”合作共富路径,以土地开发、资产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联动运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村民谋增收、谋致富。

  联建村同步调整各村村规,盘活各村闲置农房等资源。开展组团招商,引入稻虾共养项目配套设施,建成全市最大的稻虾共养基地,形成“看、玩、捉、吃”小龙虾“一虾多吃”休闲农旅项目。开展校企合作,上林垟、湖屿、官岙邸三大劳动研学基地为来自平阳各地的师生提供研学活动。

  湖屿卡丁车露营基地、官岙邸珑玥潭景区采取“村企合作”模式。前者以基建和山林资源入股换取股份分红,今年5月投入使用,为村集体带来每年保底20万元收入。后者以景区资源入股换取珑玥潭景区门票收入的10%壮大村集体经济。

  自“五村联建”以来,各村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与经营性收入年增速均达20%以上,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304.48万元,经营性收入380万元。同时,为周边村民新增就业岗位超2000余个,大量的客流激活了“地摊经济”“月光经济”,为村民带来额外商机。2021年,五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大批村民通过自主经营月收入过万元,家门口就业致富的案例数不胜数。

  昆阳镇依托“五村联建”推进古村保护“原生态”、开发农文旅体融合“新业态”、突出各村差异化路线“新特色”、创造五村融合“新优势”、加快乡村振兴“新发展”,为当地带来了国家3A景区、全国民主法治村、全国友好型老年社区、省非物质文化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村、省美丽宜居示范区等荣誉。

  “五村联建”为何能带来这些蝶变?平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余毅认为:“在乡村振兴中,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十分重要。不要看别人做得好就直接模仿,要发挥自然禀赋的优势,引入先进发展理念和现代产业模式,持之以恒走下去,才能取得成效。”

  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