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四五”末
我省农业碳排放力争控制在650万吨以内
潘晴
□本报记者 潘晴
本报讯 8月15日,记者从德清县召开的全省低碳农业发展论坛上获悉,我省将通过淘汰落后低效产能、推动农机换代升级、推广生态技术模式、提高农事作业效率、探索农业固碳增汇“五大路径”,力争到“十四五”末,把农业碳排放控制在650万吨以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主持会议。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冬寿到会并讲话。
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先后开展了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全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等一批“国字号”创建,大力实施变型拖拉机清理、渔业“一打三整治”和“肥药两制”改革等行动。截至目前,农业领域消费端碳排放总量613.27万吨,占全社会碳排放量的1.44%。
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到“十四五”末农业碳排放控制在650万吨以内这一核心目标,我省将下发《浙江省农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坚持减排与保供统筹、减排与固碳并举、减排与治污协同三大原则,实施“五大路径”,为农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落地夯实基础。
我省将大力实施海洋渔船减船转产行动,计划到“十四五”末累计减船3000艘,总功率30万千瓦,加快构建以浅海贝藻养殖为载体的海洋碳汇,增加海洋渔业碳汇功能。加大节能高效农机产品研发制造,将先进适用、节能高效的农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推广应用养殖臭气综合治理技术装备。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推行配方肥替代平衡肥,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侧深施肥、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技术模式,力争到2025年,建成省级低碳生态农场1000个。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加大商品有机肥施用、秸秆利用、土壤改良、绿肥种植等技术应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提高农田固碳增汇能力。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陈温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周卫,浙江省特级专家、省农科院院长林福呈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如何发展低碳绿色农业等作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