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科技 A05 2022-08-131 2022年08月13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5版:科技

高温热害,农业生产管理有“凉”策

  当前,虽已过立秋,但受副热带高压加强控制影响,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据省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段时间,除舟山、温州、台州以外,我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持续38℃至40℃,局部41℃以上。

  持续极端高温天气易引发农业热害。近日,省农业气象中心和省农技推广中心联合发布农业高温热害风险预警,提醒农户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及时合理灌溉,加强科学管理,减轻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灌溉、覆盖,种植业降温“花样”多

  当前,我省单季稻正进入孕穗及抽穗开花期,受高温热害风险较高,此时若不强化田间水肥管理,极有可能影响水稻后期结实率,导致减产。夏玉米、大豆、番薯等旱粮作物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水分需求量大,如果水肥不足,将直接影响产量。高温少雨,果树进入休眠期,易导致水蜜桃、梨等露天水果采收期推后、果形偏小等。

  省农技推广中心专家建议各地采取以下有效应对措施:

  科学灌溉,遮阳降温。水源充足有条件灌溉的田块,要及时科学灌溉。可在高温天气的早晨、傍晚、夜间进行灌溉,充分利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没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可使用防旱剂等减少水分蒸发,或利用秸秆、杂草等覆盖在作物行间进行保墒。还可用遮阳网覆盖降温,有条件的设施大棚可开启湿帘风机等降温。

  加强管理,防病治虫。加强田间管理,薄肥勤施,必要时早晚采用叶面追肥措施,减轻高温干旱影响。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清理枯枝病叶,安全合理用药,根据病虫情况择时进行防治,必要时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药剂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防治。

  分时作业,暂停部分农事活动。遇到极端高温天气,应暂停田间采摘、打顶、修剪、耕作等农事作业,如有必要可在早晚进行作业。高温期间接种香菇宜在早晚进行,科学安排当日生产量。尽量少搬动香菇菌棒,少扎孔放气,当棚温超过30℃,停止对菌棒刺孔通气,防止烧菌情况发生。

  高温闷棚,有序安排夏秋季生产。利用换茬时间和高温天气条件,及时清理残体秸秆,做好灌水洗盐、高温闷棚、土壤消毒、翻耕整地等工作,减少连作障碍。对于受灾严重、无法挽回的田块,应及时补种改种,做好后续生产安排。

  防暑、隔热,畜牧业应对高温有“良方”

  持续晴热高温,对畜牧业生产影响不可忽视。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建议畜牧业生产者采取合理技术措施,减少高温干旱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做好隔热降温。在养殖栏舍顶部搭建遮荫棚或盖上遮荫物,窗口搭建遮荫棚,防止阳光辐射热;对一些需要运动场的畜禽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避免高强度的日光照射,栏舍周围或运动场是水泥地的,应当洒水或铺上青草或稻草,防止阳光反射热;经常打开通风孔或门窗,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利用排风设备促进空气流通,增加舍内换气量,提高气流速度;采用舍顶喷水、活体喷雾和安装湿帘的办法降温;严格控制饲养密度,避免畜禽的热应激。饲养场周边应种植绿色植物,茂密的绿化能充分发挥增湿降温、调节环境小气候的作用。

  加强饲喂管理。合理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比例,适当降低能量,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合理安排饲喂次数与饲喂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晨及傍晚喂食,以保证饲料摄入量。饲料要新鲜,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小苏打、氯化钾和维生素C,以增强畜禽耐热能力,减缓热应激;酌情添加健胃消食的药物,促进畜禽进食和消化。保证充足清凉的饮水,水质要求清洁卫生。

  加强卫生防疫。及时清除圈舍污物,保持畜禽舍的清洁,定期消毒,做好药物保健和疫苗接种。及时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储备应急物资。制定与完善应急预案,若长期持续高温,应适当储备畜禽防暑解暑药物。增加备用水、备用电,如自备发电机和备用水源。

  做好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设施,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尽早排除隐患。

  调水质、防疫病,水产养殖重在管理

  夏季是一年中渔业生产最为关键的时期,极端高温对水产养殖业将带来不利影响。在连续高温天气下,水体中藻类生长速度、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水中排泄物增加,溶解氧含量降低,加剧水质等环境恶化。养殖鱼类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抵抗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

  针对当前高温酷暑天气,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专家建议广大养殖户及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调控水质,创造适宜养殖环境

  池塘水位:水产养殖需要适宜水温,高温期提高池塘水位可以降低下层水温,而虾蟹类和鱼类养殖的最佳水位不尽相同,前者需保持水深1.5米以上,后者通常保持2米以上。

  池塘水质:可采取周期性加换水,以改善水质,一周加水或换水1次,每次换水10—15厘米,注意换水时切勿将底质冲起。新注水时,局部水体温度、pH值等相差太大会引起养殖鱼类应激反应,需及时开启增氧机,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此外,使用底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也是改善池塘底质及水体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方式。

  增氧机:在高温天气下使用增氧机,既能增氧也可调节温度差。在持续高温天气下,增氧机应延长待机时间,其合理开闭时间尤为重要。晴天条件下,中午11点到下午2—3点开启,傍晚不开机;阴天条件下,清晨开启,中午关闭;雨天条件下,半夜开启,中午不开机。

  降温措施:持续高温条件下,养殖塘可采用遮阳网、反光膜隔热降温等物理降温措施。

  科学投喂,增强鱼体抵抗力

  投饵方式:高温条件下,对养殖池塘的投饲量应把握在八成饱左右,根据外部环境与摄食情况,灵活投喂,避免过量饲料在水体中腐烂变质。在晴天养殖鱼类争食激烈时,可正常或多投;阴雨天应少投;在天气闷热、雷雨之前、极端高温天气下不投。

  起捕要求:夏季高温下,可及时起捕养殖水产品,既迎合消费市场需求,提高养殖收益,又可以降低池塘养殖密度,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水体消毒,预防疾病暴发

  预防措施:夏季养殖池塘需做好疾病预防措施,防止疾病暴发。预防措施包括水体消毒、水质底质改良、药物拌饲内服等。水体消毒预防,可采用生石灰、漂白粉或二氧化氯以预防剂量全池泼洒。全池泼洒消毒杀菌药物3—4天后,即可采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

  巡塘管理:夏季天气多变,池塘水质情况复杂,养殖管理人员需坚持早中晚巡塘,做好详细观察记录;对疫病监测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无害化处理:对死亡个体要及时打捞,尽快进行焚毁、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切忌随意丢弃。同时,对打捞工具、人员要及时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本报记者 潘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