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食到副食,再到食尖上的美食
小番薯:一座埋在地里的“宝藏”
郑亚楚
![]() |
“心香”小番薯 |
![]() |
“紫晶香”小番薯 |
![]() |
临安天目山镇农民在扦插番薯苗。 |
□本报记者 郑亚楚
近日,一个“浙江小伙海南种番薯,一季稳赚1200万元”的话题,引起网友们的关注。文中提及的网红小番薯,正是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小番薯品种“心香”。
从主食到副食,再到食尖上的美食,番薯承载了一代代人的记忆。在粮食匮乏的年代,番薯是人们用来填饱肚子的主粮,一般5月播种,10月收获,以追求高产为主。如今,番薯虽已从主粮中淡出,但仍是人们丰富膳食结构的重要食物之一。番薯因旱地种植,适应性广,是我省主栽的旱粮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80万亩左右。小番薯的问世,不仅把人们吃本地鲜薯的时间提前到了7月,而且因品质独特,口感粉糯软甜,香味浓厚,成为舌尖上的美食。
如今,以鲜食为主的小番薯,不仅凭借上市早、品质独特、口感粉糯软甜等特性而风靡市场,而且因种植时间短,效益好,成为不少地方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那么,种植小番薯的效益到底如何?又有哪些优势?日前,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种植大户。
品种好!黄薯紫薯齐上场
连日来,在临安意群家庭农场,数位工人顶着大太阳在地里采收小番薯。撅一锄头,再拎起叶片抖一抖,身材颀长的小香薯就“面世”了。“我种小香薯有15年了,今年在临安种了100多亩地,平均亩产估计有1000多公斤。”基地负责人陈群说。
个头迷你,口感香甜,软糯无渣的天目山小香薯,很多人都吃过,其品种名叫“心香”,是由省农科院作核所季志仙团队育成的鲜食迷你甘薯品种。“‘心香’抗病性强、产量高、薯形好,是我省目前双季小番薯主栽品种。”季志仙说。
“心香”在我省推广种植已有10来年,一直受到市场热捧,全省20多万亩小番薯种植面积中,“心香”约占80%。
日前,省农科院在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番薯新品“紫晶香”现场观摩品鉴云直播活动,吸引了百来位专家、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和采购商的关注。
现场会上,验收专家对柯城区石梁镇梅山村“紫晶香”示范方进行田间现场取样测产。结果表明:不盖地膜种植,“紫晶香”生长期90天,薯块大小均匀,商品性佳;示范方平均亩产达1037.2公斤。以最低市场价10元/公斤计算,当季亩产值已超万元。
观摩现场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薯香气。“到底好不好吃?口感怎么样呢?不妨去品尝一下。”品鉴后,大家一致认为,与普通大紫薯相比,“紫晶香”具有软、糯、香、甜的特点,吃起来口感特别甜糯,细腻无纤维感。
“紫晶香”是由季志仙带领的薯类育种团队,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紫薯新品系。它短蔓、茎较粗、节间短,利于生产管理;单株结薯数6个左右。据测算,“紫晶香”单季亩产有1000多公斤,若一年种双季,按目前市场价测算,亩产值可达2万元以上。
“‘紫晶香’结薯浅,靠近地表,日夜温差大,这使得它更容易累积淀粉,食用品质甜糯,还富含花青素,与已大面积推广的‘心香’,在肉色上形成互补。”季志仙告诉记者。
“心香”是黄心薯,“紫晶香”是紫心薯,它们都可以通过栽培措施种出迷你型番薯。
一黄一紫两个宝贝,季志仙更偏爱哪个?
“我更喜欢紫薯。‘紫晶香’的优点就是‘刚刚好’。入口后味回甘,不反酸,吃多了也不会腻,适合蒸和烤。”季志仙说:“与‘心香’相比,‘紫晶香’的淀粉率更高,吃着不那么干,口感更糯,可溶性固型物含量达11.5%,甜度适中。”
衢州成诚农村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张雪明告诉记者:“目前,‘紫晶香’平均售价为每公斤13元左右,因刚开始推广,种植面积不大,产量有限,市场上已是‘一薯难求’,每天挖500公斤都不够卖。”
小番薯品种的不断推陈出新,让番薯产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我省小番薯种植面积已达20多万亩,约占番薯种植总面积的三成。
效益高!一年两季助增收
“目前,我们莲花镇有一半以上村的农户种小番薯,其中小番薯种植专业村外黄村每年利润在1000万元以上。”近日,记者在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采访时,种植大户与村干部不约而同地如是说。
“我们不仅在村里种小番薯,还到西山下村铺里自然村包地种植。”外黄村村民杜晓慧告诉记者,她们家种小番薯已有15个年头,面积从当初的1亩地扩大到现在的250亩。今年,一亩小番薯的产量有1250公斤。小番薯开挖后,一般由杜晓慧通过微信平台销售,每公斤卖8元,一个月能卖七八万元。近几年,全村有七成土地种上了小番薯。
“小番薯一年可种两季,一亩地的产量在1000至1500公斤。”省农技推广中心旱粮专家蔡仁祥说,小番薯一般在清明前种第一季,为了防冻害,要覆盖地膜,在7月上旬收获。8月10日前种第二季,3个月后即可收获。“在海南等地,一年可种4季,实现周年供应。”
“浙江小伙海南种番薯,一季稳赚1200万元”的主人公,就是湖州小伙李利斌。他看到其中商机,去年,效仿同行去海南包地种“心香”小番薯,一种就是1600亩。除了“心香”,今年他还试种了“紫晶香”。
李利斌告诉记者:“在海南,有很多番薯经纪人会主动上门收购,然后把番薯卖到海南本地和外地市场,基本上种出来就有人收,销路不用愁。像浙江上半年销售的小香薯,有些就是从海南等地运过去的。”
7月,李利斌在海南种的番薯差不多收完了,挖出来的番薯会暂存一周,让番薯里面的部分淀粉转换成糖分,然后再销售,风味和口感更上乘。他算了算,今年小番薯的收购价是每公斤8元,每亩收入大约1.2万元,刨去各种生产成本,种一季番薯大概能赚1200万元。
“我已经在临安包了200亩地,今年开始培育番薯苗,今后计划种植‘心香’和‘紫晶香’两个品种。”李利斌告诉记者,“紫晶香”这个品种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很有潜力,未来有望赶超“心香”。
销售畅!鲜食加工两头俏
“老板娘,有临安的小香薯吗?”“有啊,这都是今年刚上市的,可新鲜了。”
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双菱路上的南肖埠菜市场,这几天来自临安天目山的小香薯在不少摊位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两天,小香薯的价格有所下降,但每公斤仍卖14元,而刚上市时,每公斤要卖20元。”摊主毛丽云告诉记者:“小香薯口感好,保存时间长,前来买的人不少。”
今年小番薯的价格较往年有所上涨。“前期气温低,后期又遇高温,影响了番薯的生长和产量。与去年相比,今年每亩地至少要减产二成左右。”陈群说,“但今年小香薯的每公斤售价比去年要贵上1元钱,因此,亩收益基本持平。”
除了鲜销,小番薯深加工产品也“风生水起”。
临安人赵宏福对“心香”小番薯情有独钟,自2016年接触后,便一心一意扑在小番薯深加工产品开发上。他远赴江西,创办了“薯留香”番薯加工厂,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在全国发展小番薯种植基地,面积达1万余亩。
赵宏福告诉记者:“用小番薯加工成番薯干后,入口有劲道,甜而不腻,回味无穷,深受消费者欢迎。特别是‘心香’品种,因淀粉含量高,可以根据顾客的喜好调整口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不少普通农户也涉足番薯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收益不错。“4年前,我投资100万元,引进了一套番薯干加工生产设备,平均5公斤鲜番薯可以制成1公斤番薯干,一年加工3个月,每公斤番薯干可以卖到40—50元,年收入还是不错的。”陈群说。
因效益可观,目前,不只是在海南,浙江人种小番薯的身影已活跃在江苏、江西、安徽、山东等地。“受浙江耕地条件限制,我省不少小番薯种植户都去省外种植,远的到了内蒙古。粗略估计,我省种植户在省外的种植面积已超过省内。”季志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