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2-06-181 2022年06月18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农业“双强”项目管理细则来了

  □本报记者 潘晴

  本报讯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农业“双强”项目管理细则(试行)》,明确了农业“双强”项目绩效目标、建设内容和补助标准等,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

  《管理细则》明确,丘陵山地宜机化改造和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山区26县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宜机化改造,推进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档升级,建设喷滴灌或水肥一体化等现代节水灌溉施肥系统和基地库棚房等配套设施,引进先进适用且急需紧缺的农机装备,配置物联网等自动感知终端设备,开展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试验示范和种植业主推技术的应用推广。项目实行分档补助,山区26县同步推进宜机化改造和基地建设的,每个项目补助不超过700万元,其他项目补助每个不超过200万元。

  对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要求当地政府与农事服务中心签订的服务协议一般不少于五年,农事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满足至少跨一个乡镇农事服务需要。重点建设库棚房等配套设施,引进先进适用且急需紧缺的农机装备等,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品种和模式,搭建农资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根据规定,区域性示范项目补助每个不超过300万元,其他项目每个不超过200万元。

  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方面,将建设一批水稻、油菜等特色优势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创建生猪等国家级、省级核心育种场(保种场),改造提升一批种畜禽场,建设(或改造提升)一批水产原良种场、水产规模化繁育基地,支持建设生产性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等。该项目每个补助不超过200万元。

  对重点突破试点项目,将围绕“一县一策”要求,重点支持急需技术创新研发,引进新机具、新装备,开展急需紧缺机械装备多跨协同攻关突破;引进优良适宜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模式,开展品种选育、试验研究和品种中试熟化改良,形成优质、宜机品种应用示范;引进新技术开展示范改良,形成先进适用技术、产业机械化全程应用示范;探索开展农机作业券和农机具补贴、农机数字共享平台、农田管护监测系统等建设。单个项目补助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试点期限一般安排1—2年,最长不超过两年。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我省首批农业“双强”入库项目共194个。其中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和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建设项目100个、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62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22个和重点突破试点项目10个,共安排省级补助资金超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