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创业 A06 2022-05-141 2022年05月14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6版:创业

史祁巍:种好“放心菜” 兴办小超市

  每天天蒙蒙亮,嵊州市恒满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史祁巍就起床了,先到农场查看瓜果蔬菜的长势,然后同工人们一道采收瓜果蔬菜,送往城里。

  2012年,史祁巍返乡创业建起了自己的农场,种植瓜果蔬菜。如今他牵头成立的嵊州市恒满果蔬专业合作社基地面积已达600亩,果蔬品种有100多种。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带动了一批村民增收致富。

  种植“放心菜”

  嵊州市恒满果蔬专业合作社基地位于该市鹿山街道浦桥村。每天一早,史祁巍就带领工人们采收瓜果蔬菜,之后分类、称重、装车,将满满一车带着露珠的新鲜果蔬运到位于嵊州市区的“恒满益生鲜一号”超市。

  这样的日子已重复了近10年。10年前,而立之年的史祁巍血气方刚。“2012年,当时有媒体报道,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偶有发生,让人很不放心。”史祁巍说。

  种放心菜的念头开始在他心里疯狂生长。2012年,史祁巍和妻子回到老家浦桥村,向村里流转了30亩土地,创办了恒满果蔬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村民为社员。当时,小番茄很受市场欢迎,但嵊州当地几乎没有人种植小番茄,于是,他决定试种小番茄。

  小番茄的种植,与本地常规品种很不一样。“既然不会种,就得从头学,还得学精学细。”史祁巍说,他一趟又一趟地跑省城请教专家,让他惊喜的是,第一年就试种成功了。朋友们得知后,纷纷联系他,想体验一番采摘游。

  在大家的鼓励下,史祁巍果断推出采摘游。“前期投入的30万元资金在一年内便回了本。”史祁巍说,这也让他越干越起劲。

  兴办小超市

  2016年,史祁巍又承包了近100亩土地,果蔬品种增加到50多种。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更多了。

  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现卖难。“前几年挣的钱几乎都贴进去了。”史祁巍说,为拓展销路,他和妻子几乎跑遍了省内各个县(市、区),可效果并不理想。

  就在濒临绝望时,绍兴市实施“菜篮子”工程,提出要将传统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为农产品超市。史祁巍从中看到了希望。既然要寻求市场,何不自己掌握主动权,开个农产品超市,不但能解决果蔬滞销的问题,还能将绿色农产品提供给市民。

  碰巧,嵊州市区的城西菜场当时正在寻找合作方,双方一拍即合。史祁巍承包了城西菜场,并于2017年开出了“恒满益生鲜一号”超市。

  生鲜超市开起来了,但光靠自己合作社生产的果蔬,远远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无奈之下,史祁巍只能去找其他的供货商。但难题又来了,绝大多数供货商都不愿意为新开的超市供货。

  为让供货商放心,史祁巍提出日结算的方式,卖一天结算一天。这样一来,虽然吸引了一批供货商,但每天要付好几万元的货款,也给超市的现金流带来了巨大冲击。“所有的积蓄都在承包和装修超市时用完了,只能向银行贷款。”史祁巍说,好在苦日子没熬多久,超市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

  看到生意越来越好,跟着他一起干的村民,对他也更加信任了。今年40多岁的商岩育,从2016年开始就跟着史祁巍一起种植瓜果蔬菜。“我现在有近60亩地,一年的收入比以前多了10万元。”商岩育笑着说,史祁巍不仅提供种子秧苗,还传授技术,村民后续有什么技术问题,他都主动帮忙解决。 

  路越走越宽

  “这几年农业发展迅速,也有很多新变化。”史祁巍说,他时刻关注着果蔬市场的变化,引入新品种进行试种,同样坚持绿色种植。

  每一个新品种,都需要重新学习种植技术。史祁巍不怕苦,一点一点认真学,“我种好了,其他村民就能跟着一起种,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去年年底,史祁巍又流转了150亩山林,当起了“猪倌”。他还推出了“云养猪”模式,让顾客在网上或到现场认养一只猪仔,由合作社或村民养殖,养大后,合作社宰杀、分割后再送到顾客手中。

  “我们的猪全部散养,吃的是五谷杂粮,确保质量安全。”养殖场负责人钱继忠说,养殖场安装了摄像头,顾客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认养的生猪生长情况。通过“认养”和“代养”,不仅解决了销路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村民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

  “云养猪”是史祁巍迈出的新一步。“接下来,我还打算以基地为依托,结合民宿,探索农事体验、农田认养等乡村旅游新模式,进一步促进浦桥村产业升级,为村民增收创造新机会。”史祁巍说。

  赵婧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