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产业 A05 2022-03-051 2022年03月05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5版:产业

服务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探秘温州首个“国”字号农业产业园的“共富密码”

万科农业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打理番茄枝叶。

  春节一过,瑞安市梅屿蔬菜合作社的农户们进入了忙碌的采摘状态,因为他们的“致富果”——番茄即将上市了。万科农业公司董事长雷大锋正在对接来自杭州、上海等地过来的番茄订单。“去年,我们农户一年收入有10万元左右,今年年收入肯定比去年还要好。”

  瑞安市梅屿蔬菜合作社、万科农业公司都位于瑞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据瑞安市农业农村局数据统计,该产业园联结带动农户1万户左右,2021年每户增收约2.3万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这个产业园到底有什么致富“秘诀”?近日,笔者一探这个全省唯一一个通过国家认定的产业园的“共富密码”。

  科技赋能农户增收

  走进位于产业园里的万科农业,入眼的便是一块监控屏幕,屏幕中是身穿无菌服的工作人员在净菜车间清洗打包生菜。

  “这是给温州一鸣公司用的生菜,市民平时吃的三明治、汉堡包里的生菜都是由我们这边提供的,一天提供1万多斤。”雷大锋介绍,这些生菜都是无土栽培的,通过清洗、杀菌、包装,生菜身价提升了不少,至少有20%的利润。

  在雷大锋看来,蔬菜价格的提高跟种植设施息息相关。他说,以前是毛竹大棚,如今不少农户采用钢管大棚,通过滴灌施肥,改善了蔬菜的生产环境,提高了亩产量。而万科农业更进一步,采用的是玻璃大棚。

  2021年,雷大锋与瑞安市都市无土栽培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良彬一起投资建造了6座玻璃大棚,3座大棚栽培生菜,另外3座种植番茄。

  玻璃大棚的“颜值”特别高,从外面看就像“网红餐厅”,蔬菜的“居住环境”堪比“阳光房”。都说“靠天吃饭”,在这里做到了“人定胜天”。环境监测、智能大棚控制系统,棚内实行自动化管理,一个人就能管到位,无论天气如何变化,智能大棚都能保证蔬菜品质。

  雷大锋还担任瑞安市梅屿蔬菜合作社秘书长,在他的撮合下,该合作社携手温州市农科院,将不少科研成果转化到农田。

  近年来,该合作社606户农户引入新品种,采用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产品检测、统一品牌销售的一体化运营方式,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二维码”制度,确保农产品从育苗、移栽、施肥、用药、采摘到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番茄亩产至少提高30%以上。

  小农户抱团闯市场

  “只有通过标准化生产,才能保证蔬菜品质,更能保证蔬菜价格。”雷大锋说,高品质的蔬菜才能对接大项目。2018年,在瑞安市政府的牵头下,雷大锋代表合作社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签下高规格订单,将1万多斤梅屿蔬菜送上了“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如今,他们还在为“雪龙号”供应菜品。

  小农户不仅能接大项目,还能对接大市场。万科农业旗下注册的绿印象牌精品番茄还上了香港超市的货架,在万象城的“Ole超市”也能看到它的身影。除了打造精品蔬菜,还有平价蔬菜,在人本超市、大润发也都有梅屿的蔬菜。

  梅屿蔬菜合作社之所以能实现“合作社+企业+超市+市场”的无缝对接,主要是依靠自建的营销系统。

  虽说如今他们的番茄不愁销路,但是番茄的价格每年不同,忽高忽低。雷大锋带领合作社农户与保险公司签订了“番茄价格指数保险”,进一步减少市场风险。

  “单个农户不可能做到的,大家抱团就能实现。”雷大锋说,2021年合作社每户农户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相较2010年翻了一番。

  除了合作社成员,雷大锋还积极对接其他农户,除周边农户外,还与文成、泰顺等山区农户合作,带动他们一起致富。“与我们合作的农户,平均每户年收入都提高30%以上。”

  万科农业只是瑞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个缩影。2021年,该产业园总产值达36.8亿元,带动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振兴等3项工作获国务院和浙江省政府督查激励。接下来,该产业园将加快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路径。

  傅芳芳 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