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 环境美 产品优 主体富
我省已建成118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 |
桐庐东鸣粮油专业合作社的稻渔基地。 |
![]() |
杭州富阳鸿健养殖有限公司的稻渔基地。 |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21年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和示范基地建设结果,经县级自愿申报、市级核验、专家组验收和省农业农村厅审核,确定永嘉县等6个县(市、区)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第二批)、杭州博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50家单位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第二批)。加上去年公布的首批示范县和示范基地,我省已建成11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和118个示范基地。
全省要建200个稻渔示范基地
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建设工作,是我省为加快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万工程,大力发展稻渔产业、促进农渔深度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新建一批稳产高效、生态循环、标准规范、特色鲜明的示范样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新格局。
我省于2020年启动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建设工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开展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和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明确了重点示范县和示范基地建设的申请流程、建设要求和验收标准。重点示范县,按照“规范化、产业化、特色化、全域化”要求,从全县域的组织实施管理、产业规模发展、模式技术创新、质量安全提升、三产融合增效等重点方面开展建设,建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全域推进、效益明显的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县,辖区内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平原地区达到2万亩以上、山区达到1万亩以上;培育形成稻渔产业配套的工厂化设施育秧基地以及水产良种场或繁育示范基地。
省级示范基地,按照“稳产高效、标准规范、特色鲜明、品牌运作”要求,从产地环境合格、种养模式与运营先进高效、生产管理规范、社会效益明显等重点方面开展建设,建成有技术支撑力量、有核心展示区域、有特色技术模式、有科学规范管理、有自主品牌产品的可复制推广的新型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平原地区基地规模达到300亩、山区基地规模达到100亩以上。
至2022年底,全省力争建成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20个、省级示范基地200个;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0万亩,实现亩均产出水产品100斤、水稻1000斤,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走出一条稻渔产业强、稻渔环境美、稻渔产品优、稻渔主体富的浙江稻渔发展新路子。
稻渔基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的农渔发展模式,通过两年多来的建设与示范,已取得明显成效,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三产融合、打造稻渔品牌,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助推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绿色高质量发展。
实现渔粮共赢。各稻渔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推动,以点带面,在主推稻鱼共生“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稻鳖、稻蟹、稻螺、稻虾、稻蛙等稻田生态种养新模式,亩均产值超万元,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渔粮共赢”,助农致富。桐庐东鸣粮油专业合作社现有稻鱼共生面积100亩,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后,水稻亩产量619.8公斤,同时收获田鱼85.8公斤,养出来的田鱼平均每公斤可卖60元;另外合作社有着集水稻收割、稻米烘干、稻米加工、产品包装、渠道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打造出民族特色大米品牌“畲味莪山”,真正实现“一亩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的目标。
实现肥药双减。与水稻单作模式相比,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单位面积氮肥平均投入量可减少30%以上、农药使用量可减少50%以上,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形成生态绿色的种养环境。位于杭州市富阳区春建乡的杭州富阳鸿健养殖有限公司,现有稻蛙共生面积108亩,将黑斑侧褶蛙(俗称田鸡、青蛙)重新请回了田间,为稻田除害虫、保丰收。通过稻蛙综合种养不仅实现肥药双减,而且提高了产品品质,增加了种养效益,实现稻蛙双丰收。去年,该基地年产青蛙150吨、大米32吨,实现产值600万元以上。
实现提质溢价。稻渔综合种养产出了生态优质水稻,也增加了生态优质水产品供应。由于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一大批优质生态大米应运而生,价格高出普通大米50%以上。丽水市作为稻田养鱼的传统产业区,近年来在保护和传承“稻鱼共生”文化遗产的同时,积极创新共生模式,先后推出“稻鳖共生”“稻蟹共生”“稻虾共生”“稻螺共生”“稻蛙共生”等系列模式,稻田亩均综合产值超过1万元,“余米三生”“光泽大米”“农家湘”等产品供不应求,还生产出了“青田田鱼”“云和鳖”等地方特色名优水产品,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2021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6.5万亩,稻谷产量7.01万吨,水产品产量0.43万吨,产值达5.65亿元。
实现三产融合。部分稻渔示范基地深入挖掘农渔事文化、民俗文化,发展农渔家乐,促进农渔旅深度融合发展。如遂昌县大洞源村民宿“洞源壹号”推出的“秋收派对”,让游客体验到收割水稻、捕捉田鱼等农渔事活动乐趣,在旅游淡季中形成一波秋游小高潮。位于著名稻香特色小镇——建德市大同镇的杭州博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有稻鳖共生面积200亩,去年举办了“厉行节约树美德,水稻收割体验”活动,小朋友和家长们一起体验水稻收割、打稻谷等农事活动,直观感知了从水稻到大米的每一步都来之不易。
本报记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