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美丽乡村 A08 2021-11-131 2021年11月13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8版:美丽乡村

盘活闲置农房农田 打造乡村养老基地

绍兴王化:千年古村的涅槃重生之路

  “我在这里住得安心、吃得放心、逛得开心,就准备在这里养老,不回杭州了。”11月3日中午,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王化村长塘头自然村的老年食堂内热热闹闹,来自杭州的90岁老人蒋水官边吃边开心地说。

  蒋水官是5个多月前入住长塘头的“新村民”。在这里,像蒋水官这样准备长住的“新村民”还不少。

  王化村紧邻汤浦水库,由原王化、寺前、五一、长塘头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王化村在南宋开始驰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现存晋代建造的千年古刹日铸寺、宋代始建的大圣庙以及近代茶商的旧斋等多处古建筑。这个曾因饮用水源地保护政策而不得不放弃许多机遇的小山村,如今已完全恢复活力,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绿色村庄,还是省历史文化名村、省3A级景区村庄和省级善治示范村。

  去年3月,乡贤宋如华回乡投资,启动金秋年华项目,更是为王化村带来了喜人变化。该项目一方面通过整村运营打造乡村养老基地,全面盘活闲置农房、闲置农田和闲置劳动力,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另一方面,利用获得的收益开设老年食堂,免费为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日三餐,让村民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村里基本没有闲人

  七旬老夫妻月收入5000多元

  “传江叔,收菜啦!”听到呼唤声,72岁的宋传江从长塘头农产品交易中心内出来,熟练地拎起村民宋士飞送来的一筐小白菜,放到秤上,“16公斤,3元/公斤,我记上账了。”

  “好的。”宋士飞应了一声后,转头就走,看得出他对这套流程十分熟悉。

  每天上午,长塘头自然村的村民会将自己种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送到交易中心出售。“价格虽比市场上低一点,但方便啊,不用操心,村民很乐意把东西送过来。”宋传江笑着说。

  白菜、玉米、笋干菜、蜂蜜、鸡蛋、茶叶、杨梅酒……农产品交易中心的货架上,货品琳琅满目,供游客和长住客人挑选。

  “今年农产品销售额已超过300万元。”宋传江竖起了3根手指,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当然,仅凭农产品交易中心远远达不到这个数量,金秋年华项目有专门组建的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农产品来源除了当地村民,大部分来自于“金秋农庄”,那是宋如华利用流转的闲置土地建的种养基地,目前有100多亩。

  年初决定和老伴从宁波回来时,宋传江怎么也想不到,如今老两口的收入竟不比在宁波打工时差。他说,他和老伴都在这里做帮工,家里30多年前建的闲置老房子租出去了,地里种的东西也能卖点钱,零零碎碎加起来,每月收入有5000多元。

  如今在长塘头自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通过金秋年华项目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家里有闲置农房和土地的,流转给了金秋年华项目;在家务农的,家门口找到了新工作;原本在外打工的,陆续回村发展;村里80岁以上老年人,一日三餐都能在老年食堂免费吃……

  王化村党总支书记宋伟元说,自金秋年华项目启动以来,已累计盘活农房300余间,流转土地100多亩。而且,项目启动后,雇佣了五六十名村民,平均每月支付的工资就达30万元,“现在村里基本上没有闲人了。”

  集体经济重新崛起

  一个项目带动一个村满血复活

  谈起王化村近几年的发展,宋伟元用4个字形容:跌宕起伏。

  王化村是绍兴的“网红村”,生态禀赋优,文化底蕴厚,早几年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庄发展一路高歌。然而,一切在2018年被按下了“暂停键”。

  “我们村处于汤浦水库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不允许任何有污染产业存在。”宋伟元回忆道:“一年内,村里11家企业全部关停,3所学校搬迁,原本计划中的民宿项目也黄了。”

  2018年前,王化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最高有100万元,之后急速下跌,最严重的是村民出走。“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有孩子要上学的也出去了,只剩下老年人,常住人口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像长塘头、五一等自然村几乎成了‘空心村’。”宋伟元说。

  宋如华的出现,给发展陷入停滞的王化村带来了转机。2020年初,宋如华回乡过春节,因为疫情停留在村里,对家乡急切寻求出路的心情有了深切感受。他和宋伟元多次商讨,最终决定卖掉上海的房子,回乡投资。

  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养老产业,这就是宋如华的谋划。“在不触及水源地保护政策红线的前提下,盘活闲置农房和厂房,打造开放式的休闲养老基地。”宋如华说,不同于民宿,养老屋以长期租赁为主,配备厨房,老年人可以在村里买菜自己做饭,村里还建起了医疗站,开设茶室、棋牌室、食堂等,满足老年人各类养老需求。

  率先进行试点的长塘头自然村,经济“满血复活”了。今年国庆假期,60多套养老屋爆满,平日里入住率也有40%,入住者大多是来自上海、杭州的老年人。“儿子让我回杭州的养老院住,说那里花园很大,我告诉他,这里的花园更大!”蒋水官笑着说。

  一边探索一边发展,金秋年华项目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覆盖范围也从长塘头自然村逐步扩大到整个王化村。宋伟元说,今年王化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能达到100万元以上。

  搭建乡村振兴平台

  5村联手共享发展红利

  金秋年华项目的实施,让周边村庄十分“眼红”。祝家村党总支书记祝兆委,已多次向宋如华提出合作建议。

  祝家村同处汤浦水库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反应很强烈,想邀请宋如华过来,尤其是他办的老年食堂,在村民中口碑非常好。”祝兆委说。

  像这样的合作邀请,宋如华近来还接到了不少,这促使他对目前的运营模式进行了新的思考。“光靠我一己之力,肯定接不下这么大盘子。”宋如华说,乡村振兴需要资金持续投入,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低,像金秋年华这个项目,他已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

  乡村振兴必须要有热爱乡村、服务乡村的情怀,更要沉下身子扎根在农村,从感情上贴近乡村、贴近村民,用奉献和真诚浇灌这片土地,才能结出“金果实”。目前他已有了一个初步设想:把平台和模式做成熟,以此为示范,号召更多有情怀的乡贤回乡参与。

  此外,宋如华还在谋划一招更大的棋:依托平水镇牵头成立的王化片(包括同处汤浦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的王化、宋家店、祝家等5个村)党建共富联盟,整片规划、整合资源、整体运营,发展乡村旅游,其中金秋年华持股20%、村集体持股10%,剩余70%由村民凭资源或劳动力入股。“村民的积极性提高了,致富主动性更强了,人人共享发展红利,离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更近了。”宋如华笑着说。杜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