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政策 A03 2021-10-301 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3版:政策

推动种质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我省出台《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我省首个专门聚焦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文件。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总体要求:三个坚持

  坚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定位,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坚持创新完善保护利用技术装备与体制机制并举,进一步建立健全保护利用体系,切实落实主管部门的管理责任,市县政府的属地责任和保护单位的主体责任,大力实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形式鉴定评价、多元化开发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有效保护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优质资源开发利用,为建设特色品种大省、现代种业强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工作路径:

  三步走,五项任务,最终实现应保尽保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精神,《实施意见》分三个阶段提出了我省的工作目标。

  到2021年底,建立省级及以上种质(包括农作物、畜禽、水产等,下同)资源库(场、区、圃)65个以上,收集种质资源1万份以上,完善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名录,育成新品种100个左右。

  到“十四五”期末,全面完成种质资源普查,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和省级畜禽遗传物质基因库各1个,全省种质资源库(场、区、圃)100个以上,收集保存种质资源2万份、家畜冻精10万剂,育成具有市场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200个以上。

  到2035年,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管理规范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全面建成,省域范围内种质资源实现应保尽保,基本完成收集保存的特色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工作,鉴定评价农作物种质资源2万份、畜禽品种35个、水产种质资源150份,种质资源保护鉴定技术和开发利用能力居全国领先地位。

  《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五项重点任务:一是系统普查、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二是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三是强化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四是深入推进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五是强化种质资源管理。

  政策保障:四项举措推进工作落实

  《实施意见》通过落实责任分工、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监督管理等四项保障措施,推动相关工作落实。

  在责任分工方面,《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组织领导,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科研机构为支撑、保护单位为主体,省级统筹、省市县与保护单位四级管理、分级负责、分工协作、有机衔接的保护利用工作机制。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全省种质资源管理工作,省级其他有关单位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抓好落实。县(市、区)政府切实履行属地责任,抓好种质资源普查,建立区域性特色种质资源库(场、区、圃),督促保护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措施保障,深入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种质资源保护单位要履行主体责任,有序开展种质资源收集、登记、保存、鉴定、评价等工作。

  在政策支持方面,《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持,组织实施浙江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省级统筹相关资金加大投入,并积极争取中央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资金,支持各级各类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和保护单位基础设施建设、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等。同时,要求各地加强对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投入,将必要的保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强化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建设的用地等政策要素保障。推进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投入。

  在制度保障方面,《实施意见》强调,要科学设置畜禽种质资源疫病防控缓冲区,不得擅自、超范围将畜禽、水产保种场所划入禁养区;占用种质资源库(场、区、圃)的,需经原设立机关同意。城市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要注重种质资源的保护,防止地方特色资源灭失。加强种质资源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承担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任务的单位要根据需要,配足配强专业技术力量,稳定和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健全农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对从事种质资源保护的科技人员实行同行评价,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分发共享等基础性工作可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对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褒扬激励。

  在监督管理方面,《实施意见》明确,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对不作为、乱作为造成资源流失、灭绝等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加强种质资源科普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引导全社会重视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种质资源流失,营造依法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