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要闻 A02 2021-10-161 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2版:要闻

愿更多的古村被激活

  □吕永江 

  日前,有媒体报道了中国传统村落嵊州市下王镇泉岗村被激活的故事。该村把古台门、古祠堂、古民居、老学校等闲置资源修旧如旧地开发利用起来,办起民宿、农家乐、茶叶博物馆等乡村新业态,高山上的千年古村由此重现生机。

  古村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是乡村传统文化的根、乡愁的魂。我省各地古村保有量较多,分布广、体量大、种类多、价值高。在古村里,一扇扇古台门、一座座古戏台、一口口古井、一条条老巷、一棵棵老树,都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都是千百年来留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保护好、利用好,继续传承下去。

  但在现实中,不少古村存在保护不到位的问题:一些老台门因里面房屋无人居住,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一些祠堂、戏台等因年久失管遭到损毁……与此同时,还面临乡村工匠缺少的困境,懂得古宅古建建造、修缮手艺的老匠人越来越少,许多工艺面临失传。老屋、祠堂、戏台等一旦倒塌、损毁,就存在再修建不起来的情况。

  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我省各地有许多古村保护利用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如松阳县开展“拯救老屋行动”,实施整县全域推进,探索出一条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群众自发参与古村保护利用的路子,平田、杨家堂等许多古村被复兴,这里的老屋纷纷变身为工坊、民宿、工作室,古村成为网红村,该县还培养了30余支2000多人的乡村工匠队伍。又如浦江县新光村将修缮后的古宅古建对外招商,引进浦江青年创客联盟,创办廿九间旅游创客基地和双井文创园等项目,让沉寂多年的古村重新鲜活起来。

  可见,只要政府、社会、村民齐努力,旅游、文创、养老等多业态齐发展,就一定能找到适用的办法,让古村持久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