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好管好今年 谋好抓好明年
省农业农村厅部署2021年秋收冬种工作
潘晴
□本报记者 潘晴
本报讯 秋收冬种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当年粮食产量,更直接关系到来年农业发展全局。10月11日,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切实抓好2021年秋收冬种工作的通知》,就今年的秋收冬种有关事项进行部署。
《通知》指出,各地要把秋收冬种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大事要事,按照稳产能、提质量、优结构、转方式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秋收冬种生产的组织领导,做到工作早谋划、思想早发动、政策早出台、措施早落实。要全力组织成熟作物收获,确保应收尽收。特别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利用晴好天气组织好晚稻抢收快收。要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快机收和烘干进度,提高机械作业质量,减少生产过程损失。对尚未成熟的晚稻,要切实抓好后期田间管理,力争促早熟、防早衰、多增产。
要根据当地冬季温光条件和产业优势,挖掘冬季农业发展潜力,坚持宜粮则粮、宜油则油、宜菜则菜,努力扩大冬种播种面积。要突出粮食生产功能区主平台地位,扩大功能区内小麦、油菜、鲜食蚕(豌)豆、马铃薯等粮油作物种植,提高粮食复种指数。要充分利用耕地“非粮化”整治后的田块发展冬种生产,坚决防止闲置抛荒。要充分利用“三园”地套种旱粮、蔬菜等作物,积极引导冬闲田种植绿肥,努力实现“绿色过冬”。要大力发展冬季设施农业,提升冬种粮油作物规模化生产水平。
《通知》要求,各地要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坚持优质化高效化绿色化导向,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模式,不断提高生产水平。深入开展冬季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集成推广应用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要大力推广稻茬免耕栽培、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等省工节本技术,油菜秋发冬壮栽培、超稀植栽培、油苔两用等高产高效技术,蔬菜高效设施栽培、节水灌溉、精准施肥、多层覆盖保温等节本增效技术,因地制宜推广粮经结合、水旱轮作、综合种养等新型农作制度,确保冬种作物稳产增效。要大力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大力推进数字化生产,积极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机、精量播种机、蔬菜移栽机、智能施肥机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降低劳动成本,提升冬种生产效益。
要紧抓我省冬季降雨少、土壤干燥、劳动力相对充裕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同时,要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启动开展绿色农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设施齐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高质量高标准农田样板区。要构建落实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常态长效管护机制,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通知》强调,各地要深入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面对面开展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有效解决生产实际困难。及时全面调研了解今年冬种生产计划以及明年种植意向,提前谋划明年粮食生产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措施,着力于降成本、增效益、强激励,推动粮食生产降本增效,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强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生产经营机制,提高农民种粮能力和生产水平,切实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