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房改民宿 乡村变风景
德清通过宅改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129万平方米
潘晴
□本报记者 潘晴
本报讯 德清莫干山是知名的避暑胜地,网上搜索“莫干山”,平台会跳出很多跟民宿相关的词条。好民宿+好生态,这里成了很多人的“诗和远方”。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的很多网红民宿都是由闲置农房“转身”而来。这背后,是当地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带来的连锁效应。
8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德清县莫干山镇劳岭村的网红民宿“塔莎杜朵”。民宿经营者周云云告诉记者,“塔莎杜朵”是用闲置老宅改造的,自2018年6月开业以来,总营业额已超过700万元。她拿出两个大红本给记者看,一本是宅基地资格权登记证,另一本是房屋使用权证。她告诉记者,她是这里第一个拿到这两本证的。
众所周知,随着乡村游的兴起,有很多人想投身这片“蓝海”,但目前农房管理还不像城市物业管理一样完善,不少人投资有顾虑。为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促进新业态发展,从2018年6月起,德清县对农房试行登记颁证。经营者提前全额支付农房流转费用的,可以向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不动产登记,获得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使用权证。这一举措,有效保障了农户和业主的权益,两本看似单薄的红本,带给经营者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安全感。
这一改革举措,有效盘活了当地的农村闲置宅基地,每幢农房的租金从起初的每年5000元,一路涨到现在的每年10万元,还不断吸引外出打工的当地人回乡创业,更多企业来这里投资经营。
记者从德清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作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该县坚持“‘好风景+新宅改’助力新经济”的发展思路,以闲置农房和农村闲置宅基地作为资源要素,通过登记颁证、纳税奖励等政策,招引数字经济、文化创意、咨询服务等10余类新产业、新业态企业前来落地,让每一幢闲置农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价值。
目前,该县已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6817宗781亩、面积129万平方米,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24.3%。该县莫干山镇依托闲置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开办的在册酒店和民宿达850余家,累计完成投资24.5亿元,年接待游客89.1万人次,带动创业就业8000余人,增加农户收入5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