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上李家村:四统一联,造出让城里人也羡慕的富美乡村
裘云峰 徐慧芳
![]() |
![]() |
![]() |
扫码上“浙农号” 看融媒体报道 |
□本报记者 裘云峰 徐慧芳 文/摄
笔直的村道绿树葱茏,林立的别墅整齐划一……近日,记者来到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上李家村,如果不是看到村口拱形花园大门上“全球500佳国际环境保护村”几个大字,还以为走进了城里的某处高端别墅区。“能住在我们村里,让城里人都非常羡慕。”上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李德龙说。
1986年,上李家村建起了大型畜禽养殖场,成为宁波市副食品供应基地。同时,为解决猪粪鸡粪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村里建起了大型沼气工程,畜禽废弃物成为上好的农业基肥,所产的沼气能满足全村村民的煮饭烧菜需求。“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畜禽满圈舍,未见污水流”成了当时的真实写照。1992年,上李家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国际环境保护村”称号。
环境变好了,村集体经济富裕了,如何让村民的生活也变得更好?2008年,上李家村首创“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配套、统一管理,联户自建”的“四统一联”村庄建设模式。村干部花了3个月时间,排查摸底,对村庄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设计,划分出工业区、居住区、配套设计区。在摸清村情民意后,村里利用闲置土地建起1.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对外出租,催生出一批新产业集群。村里新房也同时动工建设,2010年,151套靓丽整洁的连体别墅建成。2016年,村里又建起了140套小高层。“小高层作为廉租房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既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又给村集体经济增加一笔收入。”李德龙说。
多年来,发展绿色经济始终是上李家村的前进方向。2017年,上李家村按照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的理念,成立了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18年,引进宁波市首个光伏发电项目,在厂房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0多万元。
“原本村里都是老式木结构房,房与房间距小,连辆小车都开不过。”村民赵烈宏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家里参观,“村里统一规划后,自己出了不到20万元钱,就住上了200多平方米的三层别墅,我还在别墅里加装了电梯,这样的条件,大城市里也不多。”
“新村建起来了,还要让村民享受城里人一样的配套公共服务。”这是李德龙的信念。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内设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身室,还建起了标准篮球场和羽毛球场,满足村民学习、健身、娱乐的需求。村里设有便民服务中心,开通了水电费收缴、邮件寄送、话费公交卡充值等便民服务。在这里,不管大事小事,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轻松完成办理。村里还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针对70岁以上老人推出一日三餐上门送餐服务。“如今送餐服务已扩展到周边的3个村50多位老人。”李德龙告诉记者。
开通“书记一点通”热线电话,是村里的一大亮点。但凡村民有困难需要救助,有纠纷需要调解,有疑问需要咨询,有问题需要举报,有建议需要沟通,可以随时拨打热线电话,李德龙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会第一时间出面解决,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干部就在身边”。
在上李家村,村民能得到的红利远不止这些。“村里的每个股东每个月有300元的补助;表现优异的村民能拿到600元的红包奖励;看病自费部分还能拿到不超过2万元的补助……”随着李德龙把村民福利一一道来,记者深深体会到了“让城里人也羡慕”这句话的底气所在。
“经济发展是基础,新村建设是抓手,党建服务是保障,共同富裕是目标。”李德龙说,通过全村上下几年的努力,村集体经济从原来的负债1000多万元发展到如今的3000多万元积累,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万元,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递增。
专家点评:
省共同富裕百村联盟秘书长徐建群:上李家村曾经在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村民并不富裕且有较大规模畜禽养殖业的环境中,于1992年获得“全球500佳国际环境保护村”称号,难能可贵!这里蕴含着朴素的资源充分利用理念、和谐发展理念,前者演绎为村里2017年创办的新能源发展公司、标准厂房资产,后者演绎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体系。在可持续发展上,上李家村一直没有停止脚步。“书记一点通”,干部就在身边,是村级治理的一种新境界。集体经济是村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上李家村通过做好村民二次分配、承担大量公共服务等形式,筑实了共同富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