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东衡村:废矿坑上,响起一个都不掉队的悠扬琴声
姚力丹
![]() |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文/摄
“半山半水秀春妆,半乡半市家兴旺,半文半武竞风流,半耕半读写诗章。”一首“八半村”村歌,唱出了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这座历史文化名村的秀丽风光与深厚文化。
日前,记者走进东衡村,只见鳞次栉比的民居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尽显江南水乡的秀美。村民富、村庄美、产业旺,如今的东衡村,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达到2835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些天,村党委书记章顺龙正忙着请专家为建设共同富裕样板村出谋划策,村中心的二期项目推进工作也在稳步进行中。看着效果图上道路整洁、绿树环抱、别墅成排的美丽乡村,他不禁感叹:“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十多年前的东衡村,到处是钻头与尘土,这里曾聚集了18家矿企,无节制的开山炸石,严重破坏了村里的生态环境。2009年,村里下决心关停所有矿山,留下的是3000多亩矿坑,村集体年收入一下子从几百万元变成零。
为了让村集体再次富起来,寻找支柱产业实现绿色转型,成为当时东衡村的当务之急。此时,钢琴产业进入了村民的视线。钢琴制造是东衡村所在的洛舍镇的优势产业,该村决定利用区位优势,转型钢琴制造。
2009年,原本经营矿山的俞荣仁转型办起了钢琴厂。“刚开始也想不通,但为了村子的长久发展,转型迫在眉睫。”俞荣仁告诉记者,转型钢琴生产后的第三年,自己的年收入就超过了原来开矿的收入。
如今,位于东衡村北侧占地700多亩的钢琴众创园,已成为洛舍钢琴小镇的核心区,目前有46家钢琴企业入驻,形成了钢琴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等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达2亿元,带动近千人就业。仅租金一项,村集体每年就有1000余万元的收入。
关停矿山、大胆创新,聪明勤劳的东衡人在废弃矿坑上创出了钢琴众创园,种出了千亩良田,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4年在湖州市名列前茅,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4.2万元。
物质富裕,东衡村的精神也同样富有。近年来,该村把移风易俗作为提升村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开展“传承好家风家训家规”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引导构建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村规民约修订后,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变强了,邻里相处也更加和睦。”村民朱璐璐说,如今村里还有乡贤参事会、人民调解室,在大伙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变得更加欣欣向荣。2020年,东衡村还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在东衡村,还有一家成立了7个年头的慈善分会。上不起学、造不起房,生活有困难的村民,都是慈善分会的帮助对象。村民沈思琪曾是东衡村慈善分会的长期助学对象,如今,刚刚大学毕业的她加入了村志愿服务队,利用空闲时间参与村里文明创建、纠纷调解、环境整治等各类活动。“作为曾经的帮扶对象,我要把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沈思琪说。
“口袋鼓起来了,村貌美起来了,下一步,我们还要通过高质量均衡发展做大‘蛋糕’,进而加强二次分配分好‘蛋糕’,力争成为全省共同富裕的排头兵和示范村。”章顺龙说。
专家点评:
省共同富裕百村联盟秘书长徐建群: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东衡村在矿山关停后,实现村集体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发挥优势产业基础,实现产村融合,是东衡村转型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东衡村慈善组织的运作,“加强二次分配‘分好蛋糕’”的理念,提升了富裕的共同性,相信东衡村一定能打造出共同富裕的样板村。